【綜合芬蘭外電】沙漢的勝利再次觸痛肯雅田徑總會、甚至肯雅人民的心—原本屬東非國家的榮譽,結果成了卡塔爾的光榮。
沙漢的例子其實只屬冰山一角(據聞他每月可得五千美元津貼直至老死,且每次贏取奧運或世界賽獎牌則可獲二十五萬美元獎金),不少具潛質或已闖出聲名的肯雅田徑好手,受不住如卡塔爾或巴林此等海灣地區產油富國、提出金錢及更佳訓練設施的誘惑,毅然「變節」。
肯雅總統籲勿受利誘
肯雅田總主席基柏加迪日前道出另一個可悲的例子,他說:「其中一位我們挑選參加上月世青賽的選手,竟然『詐病』拒絕參賽,目的是不讓自己歸化巴林的計劃變得複雜化。」
據聞近年已有逾四十位運動員拋棄祖家「蟬過別枝」,正因事態嚴重,在今屆世界錦標賽開賽前,肯雅總統卡巴基公開懇求其祖國的運動員要抵禦誘惑,不要為金錢上的利益變節。
然而,部份歸化別國的前肯雅選手,表示他們改變國籍不僅只為了金錢利益,還有因為得不到國家田總的重視,及爭入國家隊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