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很多訪問、展覽、出版、專題報道……都以此為中心。
六十年了,上一代和再上一代,都經歷過這段慘痛歲月。全民抗日的「八年抗戰」,香港淪陷黑暗的「三年零八個月」。日軍空襲、「三光」政策、學校停課、百姓逃難、婦女受辱、人命輕賤、滿目瘡痍——據統計,日本侵華期間,中國人民傷亡數字,是三千五百萬。
大部份人衣食不足,飢寒交迫。聽他們說過當時無米缺糧,有番薯芋頭已萬幸,有時到田裏林中挖樹根煮食。某些樹根樹皮可吃性甚高,纖維樹汁醣份,勉強填飽肚子。有種「神仙膏」,冷飯加梘水發大凝結成膏狀,然後加麵粉漿,再炸成一塊塊的糕,已是窮人的頂肚上品。也有「麵包糖水」,採集丟棄的麵包皮曬乾,煮一鍋糖水,以此為主角,美味?重要是充飢。聽過北方難民吃皮鞋和毛氈……在最危難和艱辛的日子,他們這樣活下來了。
筲箕灣香港海防博物館有「八年抗戰」展覽,年輕人可以去上上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