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出席該行上海總部揭幕儀式時,首次披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所參考的一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圓及韓圜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至於籃子貨幣的選取及權重的確定,是以中國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主要國家、地區及貨幣作為考慮基準。
【本報訊】繼前日宣布開放人民幣遠期市場讓內地及外資行參與後,人行昨再放寬合資格的非金融機構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為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會員,直接參與人民幣即期及遠期業務交易,有關機構獲得上述資格後的6個月,亦可再以備案方式,展開人民幣對外幣掉期交易(指1年期限以上的貨幣互換交易合約)。受到消息影響,1年期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顯著收窄至2670點子。
非金融機構可參與期滙
周小川說,人行是綜合考慮在中國的對外貿易、外債(如付息)、外商直接投資(如分紅)及一些無償轉移類項目等外經貿活動中佔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的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當中尤以對外貿易權重為主,一般來說,「與中國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者,在權重中屬於不可忽略」,50億美元以上的比重「也是不算小的」。
他補充,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泰國等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這些貨幣對人民幣滙率也很重要。
他又指出,人民幣滙率改革機制推出後,人行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滙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滙率基本穩定。但美國投資者索羅斯則在韓國作出預期,中國最早於9月會再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1%至2%。
索羅斯:9月再升值1%
對於人行接連開放本土現貨及遠期市場,一外資行財資市場主管指出,外界相信今後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會更按照市場因素決定,以行政手段帶動率升值的情況不再,此舉令持有人民幣不交收遠期長倉的交易員,不少平盤離場,昨日1年期人民幣不交收遠期滙價進一步回落,由前日每美元兌7.81跌至7.84人民幣。人行公布今日的中間交易價,為每美元兌8.1062。
根據人行昨公布的「關於加快發展外滙市場有關問題通知」,非金融機構上年度經常項目的跨境外滙收支需達25億美元,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0億美元以上,可申請為交易中心會員,保險公司、證券及基金管理公司等,註冊資本金分別不低於10億、5億及1.5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