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助聽器」專戶籌款<br>助聽覺障礙長者驗配耳機

「長者助聽器」專戶籌款
助聽覺障礙長者驗配耳機

一項長者聽力研究結果顯示,全港約有八十萬名長者有聽覺問題,每五名聽障長者之中便有一個出現抑鬱症狀。然而,並非所有長者都可負擔購買助聽器。為改善貧困聽障長者的生活質素,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與香港中文大學「耳聽心言基金」成立「長者助聽器」專戶籌募善款,讀者每捐三千元便可令一名長者受惠。

該項全港性長者聽力研究,由「耳聽心言基金」於去年六月至十月期間進行,共有一千零一十九名六十歲以上長者接受聽力測檢,結果顯示四成三有輕度弱聽;百分之二十三點五及百分之九點四則屬中度及中度至嚴重弱聽,只有兩成是完全正常。該基金推斷,以全港約有一百萬名長者計算,當中約有八十萬人有不同程度的聽覺問題。

聽障長者易抑鬱困擾

另外,該項調查亦比較了聽障長者出現抑鬱的比率,結果發現聽力受損程度較低(四十分貝或以下)的抑鬱長者比率為百分之十一點三,聽障程度較高(四十分貝以上)的抑鬱比率則為百分之十九點二,反映弱聽和抑鬱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以此推論,即每五名聽障長者中便有一名受到抑鬱困擾。
八十五歲的謝源為是次研究對象之一,他五年前聽覺開始出現問題,現時失聰程度高達七十分貝,屬於嚴重類別,即使大至吸塵機的聲音亦只能僅僅聽到。
「同佢講嘢要講慢啲,同埋講多兩次先聽到,如果喺商場嘈雜地方,就更加要貼埋佢耳邊講。」謝伯的兒子謝先生說。

免費驗配數碼助聽器

日前,在耳聽心言基金的安排下,謝伯獲免費聽力檢查及驗配數碼助聽器,戴上助聽器的他即由原本「十問九唔應」,變得十分精靈,更懂得在別人說話時「插嘴」。「真係分別好大,聽到人哋講嘢自己都舒服好多。」謝伯笑說。
耳聽心言基金名譽司庫鄧樹安醫生表示,有聽障問題的長者當中,約八成是屬於老年性退化,假若掉以輕心,不但與人溝通出問題,亦容易導致精神抑鬱,後果不可忽視。
「愈聽唔到就愈抗拒同人溝通,隔離自己、做嘢唔起勁,冇晒娛樂,好容易會造成抑鬱。」

8成為老年聽力退化

鄧醫生表示,家人如發現長者與人說話時經常要眼望對方口形,甚至「牛頭唔搭馬嘴」,又或將電視機和收音機調校至甚高聲量,便應帶他前往普通科醫生作初步診斷,再由醫生轉介到公立醫院耳鼻喉科排期檢查,以便鑑別是否需要佩戴助聽器。排期所需時間按個別醫院而有不同,大約為數月至數年不等。

捐款3千便有一位弱聽長者受惠

為了減輕聽障長者購買助聽器的經濟負擔,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與耳聽心言基金合作成立「長者助聽器」專戶,籌款目標為一百五十萬元,以每個助聽器三千元計算(包括聽力檢查、驗配助聽器及事後跟進),預計資助五百位聽障長者驗配助聽器。該基金會將有關計劃的宣傳資料放在公立醫院及私家診所,有需要的長者可以填表申請,再由基金委員會審核資格。
耳聽心言基金於O三年十一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協助下成立,屬非牟利慈善團體,成員包括耳鼻喉科醫生、聽力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等,旨在為中港兩地有聽覺及言語障礙的兒童及長者提供服務。
「長者助聽器」專戶:C1770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嚴重失聰的謝源,日前獲安排見聽力學家,免費驗配數碼助聽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