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1992年已揚言要改革日本郵政系統的小泉純一郎,在其2001年登基成為首相後,一直矢志進行經濟改革,而其中一項便是全球最大、擁有超過3.2萬億美元資產的金融機構──郵政系統(即兼儲蓄銀行、保險公司、郵遞服務等的機構)。可是這13年的夢想,前日在參議院的投票中被粉碎(125票反對、108票贊成)。
這次的挫敗,是否小泉因郵政系統私營化方案,在上月眾議院的投票中率先獲得通過後,以為成竹在胸,遂沒有積極再進行游說工夫,因此而遭「滑鐵盧」者?苟如是,則似乎有點輕率或大意了。須知道在眾議院的投票中,有37位自民黨(執政黨)議員投反對票,儘管終以5票之微獲得通過,不無揑一把汗者。然在參議院的投票中,又有22名自己友(自民黨議員)投反對票,最終以17票之差被否決,是黨內已呈分裂,抑或是小泉之不力所致?
誠然一個歷史悠久的官僚迂腐系統,是否適合今天講求效率、效益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運作模式,實在值得爭議。人的劣根性是resisttochange,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一群,日本人口老化程度已是世界數一數二,根據統計,未來20年,日本政府在社會福利(包括醫療、退休金等)的開支將增加接近7000億美元,目前已是債台高築,在經濟稍有起色之際又不敢輕言加稅、不尋求改革,汝道錢從可來?
小泉作政治冒險?
私營化最低限度可減輕政府負擔──削減10萬名員工(光是郵政系統便有超過30萬名僱員)方面的支出,何況以國營單位而言,資金成本愈低,投資效率愈低,最終引致資源浪費,此乃小泉下決心改革之原因。然而小泉毅然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即意味將方案作全民投票,若沒有向大家道明利弊,會否冒險了一點?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