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紀:小故事說大道理

新君王紀:小故事說大道理

蔡子強

今天是會考放榜的日子。
曾蔭權上周六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以英超球隊利物浦在歐聯決賽反勝AC米蘭,來勉勵今天放榜的會考生,碰到障礙不要放棄。
他說:「我相信你們不少人看過上屆歐冠盃決賽,看過利物浦如何在被看低一線,並且落後AC米蘭三球的極度劣勢下,絕地反擊,不但連追三球,而且最後憑互射十二碼反勝對手,奪得冠軍。大家一定同意,利物浦是憑着絕不氣餒的鬥志,沉着應戰的韌力而創造奇迹的。球場上,力拼到底是致勝關鍵;人生路上,成敗何嘗不是在於堅持不懈?碰到障礙跌倒了,千萬不要灰心喪志。只要咬緊牙關,全力拼搏,你最終一樣可以像利物浦一樣,衝出困境,有所成就。」
曾幾何時,《香港家書》的英文版《LetterstoHongKong》,是曾蔭權老上司末代港督彭定康所創,用來把自己的政見直接訴諸公眾的工具。肥彭每一篇家書都文采斐然,港台曾經把他撰寫的二十八篇輯錄成小書出版,筆者側聞後來這本小書甚為渴市,不少政府高官都向港台私下索取。就是《LetterstoHongKong》的經驗太過成功,於是後來才進一步有了中文版的《香港家書》。
但是,原本一個有效的溝通(又或者公關)渠道,到了董建華手上,卻棄之如敝屣。記憶中阿董從來沒有用過。想不到到了肥彭的舊部煲呔上台,「特首家書」又有重見天日的一日。
試想想,每年都有一次會考放榜,諸如「會考失敗不要放棄」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不知道已經被人說了多少遍。但就是引用了利物浦連追三球,在歐聯反勝AC米蘭這經典故事,卻令到道理變得有血有肉,亦加入了時代感。
這場經典決賽,是所有球迷一代人的共同話題和經驗,而我敢斷言,會考生裏無論男女都一定有很多球迷,用他們熟悉的話題來作對話的基礎,更能夠融入他們的生活,令到那個原本「古肅木訥」的曾蔭權,在年輕人心目中加進了不少人氣。
看看今年會考我們其他教育高官是怎樣說的:
「考得不好的同學也不要灰心,要收拾心情,積極面對目標,因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李國章

「成績未如理想的同學,千萬不要氣餒,要以小小的挫折,激勵自己加倍努力。人貴乎自知,盡己所能,發揮所長,力臻至善。」 ──羅范椒芬
如此「行貨」的說話,老老實實,說了也不會有人記得,更遑論對那些年輕的心靈起到絲毫漣漪,只是記者「遞個咪」過來,不得不勉為其難的應酬說話,可說高下立判。他(她)們不是常常鼓勵年輕人要有創意的嗎?拜託請由自身開始!
這又令我想起那位以「講故事」出名的美國已故總統列根。他說的故事有些很有趣,有些很辛酸,有些是悲劇,但都能鼓舞人心,縮小百姓與總統的距離,令他成了一代人最愛的總統。
列根說故事的方程式其實十分簡單,如果你仔細翻閱每一篇的話,你會發現大都是與自由、民主、英雄主義、榮譽、愛國主義、上帝信仰這些老掉牙的核心價值有關。這些在董建華手上會變成陳腔濫調的東西,經過列根的重新包裝,以及娓娓道來的小故事之後,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令到國民重新在美國的歷史和傳統中,重拾自己的身份和價值。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