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英文課程成績大躍進假象<br>教統局吹噓母語教學好

營造英文課程成績大躍進假象
教統局吹噓母語教學好

【本報訊】今年是母語教學政策下第三批學生應考會考,教育統籌局昨日高調指出,今年英文課程甲及課程乙的及格率都大躍進,顯示母語教學成效已見。但原來教統局的說法有嫌以偏概全,實際上若將兩課程合併統計,只有五成二考生取得相等E級或以上的成績,比推行母語教學政策前的最後一批考生還少三個百分點。 記者:倪清江、梁美寶

近十一萬九千五百名考生今日將收到會考通知單。他們當中八萬零一百多人考獲升中六最低資格,但公營及直資中六學額只有二萬八千二百六十個,平均二點八人爭一學額,有五萬二千多人要尋求其他升學途徑。
英文科成績每每被用作衡量母語教學的成效,今年應考程度較易的課程甲日校考生(主要是中中學生),大增兩成半至二萬八千七百多人,考獲C級和E級的比率分別為一成五及五成二,均較去年上升二及三個百分點。應考程度較深課程乙的日校考生,則減少半成至四萬八千二百多人,及格率上升至近七成五。

英中考生成績無顯著上升

考評局指出,英文課程甲的C級等同課程乙的E級。本報翻查○二年、即母語教學政策推行前最後一批考生在兩個課程的成績,發現全部日校考生考獲相等於課程乙E級或以上成績的比率近五成六,但由○三年至今年,有關比率則維持略高於五成二,根本沒有教統局所謂的大躍進。
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樊潔芳昨在記者會承認,兩個課程的及格率上升,與多了考生改考課程甲有關。她引用局內分析,指出相比○二年的考生,英中考生的及格率在過去三年沒有明顯上升;但中中的高、中能力水平考生,在各科的成績都持續上升。
林樊潔芳總結今年成績說:「母語教學,學生英語係可以同時兼得……總括今年中中會考成績,可以用八個字形容,『持續進步,升幅創高』。」她指出,有六間中中仍堅持在中四及中五全面以英語授課,及格率仍低於○二年水平,但差幅已收窄。

計分法對課程乙考生不公

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曾榮光質疑,今年應考英文課程甲的人數激增,所以即使今年英文科成績微升,亦不等於中中學生英文成績進步,「如果今年睇到考課程甲試卷增加,會睇到兩年後嘅高考,考生成績只會創出新低。」
由九八年至今,應考課程甲的日校考生由九千多人,增加兩倍至二萬八千多人;考評局為考生計算最佳六科積分時,雖然課程甲和乙深淺不一樣,但兩科的A至E級依次都是五至一分,明顯有利考課程甲的中中學生報讀中六。
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認為,計分方法對課程乙考生不公平,他相信學生為令考試成績表更「靚」,將會有更多人選擇考課程甲,「若學校見到你張成績表全部都A,都唔會特登問你係考甲卷定乙卷。」

大學收生較着重高考英文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表示,大學收生時會將學生在課程甲的成績,下調兩個評級,不過多數院校收生時不着重會考成績,而看重高考英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