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藍不應阻撓軍購預算

泛藍不應阻撓軍購預算

廖建明 本報駐美國政治專欄作者

台北市長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希望他能盡快嚴肅處理台灣購買美國軍備的問題,否則中國國民黨乾脆玉成其事,讓人成立台灣國民黨好了,因為國民黨好像關心中國利益多於台灣。
美國國防部七月十九日姍姍來遲,發表〈二○○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再次凸顯泛藍陣營在立法院阻撓軍購預算的問題。報告指出,由於中國的經濟、外交能力和解放軍實力持續增加,台灣海峽的軍事平衡似乎已移向有利北京,「台灣過去十年的防衞開支實質上逐步下降,但中國空軍、海軍和導彈力量現代化,已日益需要抗衡措施來確保台灣能避免給迅速壓倒。」報告說,立法院面前有一百五十三億美元的軍購特別預算待處理。

不明白美國情況

在國會和智庫討論報告的場合,防範中國當然是主調,但我聽到批評泛藍不合作的聲音愈來愈響。因此我讀到台灣《蘋果日報》七月三十一日,報道泛藍反擊「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J.Tkacik,Jr.)的言論時(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賴士葆說:「我方不是美國的殖民地,就算美國政府也沒有立場對我們如何處理軍購預算指指點點!」親民黨立委林郁方認為,譚慎格僅代表非主流的美國極右派看法。)不禁懷疑泛藍究竟有多明白美國的情況。
譚慎格說了甚麼?他在七月二十七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關於中國軍力的聽證會上說,泛藍政客為國內政治緣故,指美國誇大中國威脅想賣軍火牟利,這是迹近誹謗美國的說法;他們又堅稱只需跟中國談判不需武器。泛藍政客由於可接觸美國高層官員,使台灣傳媒以為他們的看法獲認可。譚慎格建議:「美國政府及國會應該拒絕會見任何親中泛藍政客。」

難抵擋中國攻擊

以聽證會另外兩位證人為例,不滿泛藍阻撓軍購的,在華盛頓絕不是少數。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費學禮(RichardD.Fisher,Jr.)指國民黨拖延軍購,已使這些二○○一年批准的軍備,未必足夠應付中國今天的攻擊。他說:「美國必須考慮是否需要展開新的外交及軍售努力,說服分裂的台灣政客,不投資防衞會威脅生存。」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克雷默(FranklinKramer)表示,他在任時有很多協助台灣改進軍力的項目,但過去數年,台灣沒保持因應台海情勢變化的開支水平。他說立法院應通過軍購預算,確保台灣有足夠自衞能力。他建議眾議員讓立委知道,委員會對台灣防衞開支的看法。

擔心台自衞能力

委員會的看法一清二楚。主席亨特(DuncanHunter)(共和黨──加州)問道:「台灣究竟明不明白中國在擴軍?」委員會成員西蒙斯(RobSimmons)(共和黨──康州)更於五月二十七日,聯同三十二位議員致函國民黨主席連戰,指不通過軍購預算教美國擔心台灣的自衞能力,「我們鼓勵你重申貴黨支持強大防衞力量與堅實美台關係的決心,不再拖延全面支持軍購。」連戰的答覆可用一句話來總結:都是民進黨的錯。
美國政府礙於台灣已是民主政府,所以不便「指指點點」,但不等於沒有立場。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PeterRodman)去年四月表示,「美國人民、行政當局與國會都期望台灣人民會為自由及安全有自己適當的決心。」副國防部長勞利斯(RichardLawless)今年二月說,不通過軍購預算,顯示台灣對自己的安全不認真,令人懷疑美國的支持是否必要。
寄望哈佛大學博士會比芝加哥大學博士更具政治領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