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頭聽濤 - 吳靄儀

岩洞頭聽濤 - 吳靄儀

二十世紀初,以色列尚未立國,來自各地的猶太人自發性組織成群體。在這片土地上覓地定居,共同開墾,一起生活,必要是合力保衞所住土地,這些自願性質的公社,稱為"kibbutz"(眾數為"kibbutzim")。以色列戰後的一代,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在這種公社出生和長大,但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長大後便離開公社,在外面社會做事和生活。我對於這種公社的發展和實況很是好奇,於是向漢納請教,卻原來他就是公社長大的孩子。既然我有興趣,他就邀請我到他長大的公社遊玩,他說那裏有著名的岩洞,非常特別,而且他又可以乘機探望母親。為了成全他的孝心,我當然馬上答應了。

那個地方在以色列最北的海岸,與黎巴嫩接壤,叫RoshHanikra,意思就是「岩洞頭」:岩石像人頭那樣,伸入海中,海浪沖擊岩石,不知凡幾千百世,就鑽成曲折的連綿岩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在這裏鑿穿岩石,建造鐵路運載軍備,隨後炸毀。現在鐵路拆掉,改為車路,而岩洞就成了旅遊景點。你可以乘吊車到崖下洞口,入洞探秘,探罷可到岩洞的放映室看紀錄片,還可在洞口的茶座欣賞地中海海景,拍照留念。
據旅遊指南所說,最壯觀是惡劣天氣,波濤洶湧,以千鈞之力,直竄入岩洞每一處。當然,這些時候就只有遠觀,不能近看了。我們抵達岩洞頭的下午,天氣好得不得了。地中海的海岸線一望無極,岩洞頭山上的公社安逸得像世外桃源,漢納的媽媽早已拿着門券等候,親自帶領我們看最奇趣的景致。那些白壁陡峭,波濤翻滾,令人神為之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