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表的文章,讓一些朋友取笑,從來,只有市民問政府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哪有小股民向管理層提出要求。
儘管上周五美股下跌,但昨日港股總算止跌回升,近來我對後市一直很樂觀,我認為股市會跑贏人民幣的升值,因此我已開始賣掉人民幣來換股票。還記得人民幣升值的第二天,本欄的標題為「下一目標為日圓歐元」,因為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美國人想推高人民幣滙價,得先推高日圓與歐元。現在人民幣升值不足三星期,歐元已炒上,趁現在股市旺,賣掉人民幣換股票該是合理行為。
7月29日的文章中,我呼籲大家加碼追交行(3328),8月3日,我再一次呼籲大家買交行,早在交行上市前,我就十分看好此股,我也很少在如此短時間內連續兩次推介同一隻股票。我如此做,是因為有不少人問我以下的問題:「我已錯過低價入貨的機會,現在股價已上升了這麼多,甚麼時候會調整?我是不是應該在調整後才買?」
我認為我應該再說一次,我看好交行,不是短炒,而是因為兩年後滙控(005)有機會成為交行控制性大股東,因此近幾天交行股價炒上的幅度對我來說,仍是遠遠沒達到目標。
買股票的時候,不少人都會犯上希望付少一點點錢買入的毛病,他們認為,付少一點點錢就等於多賺一點點,可是,十次有九次,當你想等股價調整,可以付少一點點錢才入貨的結果是你一直都沒有機會等到這個調整,反而在股價更進一步上升時以更高的價格買入。
為甚麼你會這麼倒楣,十次有九次都得付出自己原本想付的價格?原因是你在想買一隻股票的時候,雖然你一心想以低一點的價格買入,但內心中你很緊張,見到股價一上升,你會後悔昨日不買入,不得不以更高價格追入。相反的,你運氣好,股價真的調整,但當你看到股價調整時,你又猶豫不決,不敢買。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