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巨無霸抗美海軍

製造巨無霸抗美海軍

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日軍認為海上戰場仍以戰列艦為核心,在三七年制訂第三次造艦補充計劃時,確定製造「大和」號這艘巨無霸戰列艦,以抵銷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大和」號看起來是世界最強戰列艦,排水量六萬四千噸、大口徑主副炮二十門,又裝有厚裝甲,可謂無堅不摧和固若金湯。

往沖繩途中遭炸沉

日本海軍在一九一三至四二年,共製造了十二艘戰列艦,當中「大和」號和同級的「武藏」號在四一年建成,艦齡最短,但她強大攻擊和防衞力,令日軍迷信巨炮戰列艦可制勝,以為借助巨無霸戰列艦就可馳騁太平洋,跟美海軍戰艦抗衡。
「大和」號在中途島戰役出師受挫,繼後投入馬里亞納(Mariana)海戰和萊特灣(Leyte)海戰,均未能取得重大成果。四五年四月七日,「大和」號率領着一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駛向沖繩戰區,企圖向美軍施展突襲,可惜途中遭美軍航空母艦突擊,葬身大海中,標誌日海軍自明治建軍七十多年歷史告終,日本軍國主義的末日也漸近。
資料來源:燃燒的島群──太平洋戰爭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