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對抗生素認知不足,間接令子女抗藥性增加,一旦患病較難以藥物治癒。香港兒科基金調查顯示,七成七家長誤解或不知道抗生素的用途,四成不清楚抗生素的副作用。基金建議家長預先替孩子注射肺炎鏈球菌、水痘及流感等疫苗,以免一旦患病無藥可醫。 記者:白琳
香港兒科基金今年六月成功訪問了二千二百多名家長,全部均育有至少一名五歲以下的子女,除發現家長對抗生素認識不足外,有四成九家長表示不認識政府提供以外的疫苗。基金董事局主席陳作耘指,公眾對抗生素認識偏低,造成病人普遍抗藥性增加,香港幼兒對治療肺炎鏈球菌的抗生素的抗藥性,更是全球之冠。
基金義務秘書吳彥明表示,現時衞生署向幼兒免費提供九種疫苗,肺炎鏈球菌、水痘及流感三種疫苗均不包括在內。
吳彥明指過去三年共約二百多名兒童及青少年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患上肺炎,當中五人死亡。他任職的伊利沙伯醫院兒科病房中,因其抗藥性而延誤療程的肺炎病人數目逐年遞增,故幼兒宜先打防疫針加以預防;水痘及流感皆較流行及會引發肺炎及腦炎等嚴重病症,故亦應注射疫苗。
衞生署:作定期檢討
許太的兒子許昇已六個月大,除衞生署免費提供的疫苗外,她從朋友口中才得知市面還有其他選擇,「我唔係想衞生署包晒,只係希望佢哋可以做多啲介紹,起碼等我知道有乜選擇,自己出去畀錢打。」
衞生署發言人昨回應時表示,現時為家長設計的「免疫注射計劃表」已囊括現時香港流行傳染病的疫苗,多年來一直行之有效,該署會因應情況作定期檢討。
勿亂給子女服抗生素
陳作耘則指,家長須注意使用抗生素,以免進一步加強子女的抗藥性。他指九成傷風感冒傷風都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只對付病菌,家長應聽從醫生指示,不要胡亂給子女服用抗生素;服用時則必須完成整個療程,「病徵消失咗,唔等於個病已經好番。」且應注意腹瀉及真菌感染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