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家庭醫生診斷性病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水準不足夠,包括診斷不準確、多重處方、治療不足,或不跟從國際用藥指引等,治療水準較在內地或西方國家受訓的醫生為低。
中文大學、屯門醫院及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翻查了一百九十一名在九九至○二年期間考取家庭醫學文憑的醫生之診症及處方藥物數據。該期間求診的九千五百多名病人中,有百分之一點一、即一百零三人患有性病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促加強培訓
研究發現,只有三成半醫生可準確診斷性病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其中女醫生成功診斷的機率較男醫生高近一倍半;在內地或西方國家受訓醫生較本港畢業的醫生,也較能夠作出準確診斷。藥物處方方面,不少醫生處方藥物時都沒有跟從本港衞生署、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或英國的用藥指引。部份醫生處方抗藥性高的抗生素;部份則多重處方或處方不足。
中大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黃志威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內地及西方社會對性病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討論較多,相反在本港卻是禁忌,影響了治療結果。他建議加強有關方面的培訓。皮膚及性病專科醫生黎湛暉表示,本港兩所大學均沒有性病科學系或診所,醫生一般透過在職培訓以增加對性病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