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婆婆垃圾當寶

七彩婆婆垃圾當寶

崔師奶今年76歲,採訪當日的一身紅色毛巾衫,原來是十年前阿女不要,她剪去兩袖着到今日。她一屋上上下下每個角落,全都是她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寶物。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她創意環保的好材料。十年前她移民加拿大多倫多,坦言香港人大多愛丟嘢。或許遺傳,連她在長春社工作的女兒,因為整天叫同事「唔好買啦,慳得就慳。」遭指摘為「虐待同事」!

環保乜都得

廚房樓梯膠袋庫

不但廢物分紙、鋁罐、膠樽,連樓梯也成了不同大小類型的膠袋分類站。

水樽當啞鈴

多餘膠樽注滿水,當啞鈴拿起做運動,不用仙毫趕走Byebye肉。

生果膠袋隔泥

包生果或蒜頭的網袋,可墊花盆底隔泥。

街市法拉利

去買餸點少得這部鮮紅法拉利手推車?記得自備至少兩個環保購物袋,分開乾濕貨。

月曆隔熱墊

掛牆月曆,剪開當Memo紙,硬皮的可當外賣湯與湯中的隔層紙或隔熱墊。

糖果盒當密實盒

新年送禮儲起的糖果盒,可當針線盒、米缸,甚至收果皮,比密實盒更密實。

水箱掩眼法

廁所水箱放入注滿水的水樽,令水箱產生幻覺,以為夠水,便不會浪費太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