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陷 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日子

香港淪陷 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日子

從繁華到蕭條,從安逸到苦難,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淪陷史,儘管沒有南京大屠殺的驚人災劫,但十八天日以繼夜的戰火焚城,以至其後三年多的黑暗管治,都徹底把香港人從天堂趕入地獄。
一九三八年廣州淪陷後,日軍圖謀進侵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拂曉,日軍向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發動攻擊,首先派遣戰機轟炸啟德機場,在短短兩小時內炸毀了停泊於機場內的駐港皇家空軍的所有戰機。日軍步兵亦於同時渡過深圳河,向新界推進,英軍節節敗退,揭開了香港黑暗歲月的序幕。
日軍於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晚成功登陸港島,並迅速向內陸高地推進。香港守軍雖不時進行反擊,企圖收復失地,但仍是徒勞無功。至此,負責指揮守軍的莫德庇少將對港督楊慕琦表示,負隅頑抗亦無濟於事,守軍已無法再抵禦日軍的進攻。一九四一年聖誕節下午,楊慕琦正式向日軍投降。

吃樹根木薯粉充飢

一九四二年二月,日本在香港成立「香港佔領地總督部」,由磯谷廉介中將擔任總督。日人強迫華人離港回鄉,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又強行拉伕往海南島開荒,結果餓死、病死者眾。至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時,香港人口由戰前之一百六十萬銳減至六十萬。
香港淪陷期間,由於糧食短缺,日軍規定食米實行配給制度。持配給證者,每人每日獲配米六両四錢。貧苦市民只有靠吃樹根和木薯粉充飢,苟延性命,饑民搶食之現象經常發生。日佔時期,軍票定為法定貨幣,但日人濫發紙幣,結果導致通貨膨脹,軍票不斷貶值,形同廢紙。
日佔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包括香港的廣東一帶發展游擊隊,武裝抗日。
日軍侵港期間,黃冠芳、劉黑仔、曾鴻文等人奉命率眾進入新界,組織民兵,成立了港九大隊。他們收集了英軍在棄守新界時遺留下的武器,並建立海上中隊和護航大隊,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日軍的交通運輸,並且營救了不少被困香港的文化界人士脫險。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及九日,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遂於八月十五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八月三十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率艦隊重佔香港,並宣告成立軍政府。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在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美國代表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夏愨少將在總督府正式接受日本的投降。

關鍵人物
落難港督黑色聖誕投降

前港督楊慕琦1886-1974
楊慕琦才履新三個月,他便成就了一項歷史任務─向日本投降。六十四年前一個黑色的聖誕夜,楊慕琦與香港守軍總指揮莫德庇少將向佔領灣仔的日軍投降。日軍用快艇載送二人渡過維多利亞港,前往九龍半島酒店,即日軍的臨時司令部,楊慕琦就在一個燭光幽暗的酒吧裏簽下降書。在投降之前,楊慕琦曾兩度拒絕日軍勸降。他初時的決絕,無非是要忠於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指令。日軍攻入香港後,邱吉爾多次發電報給楊慕琦,叮囑他死守到底:「全世界都在看你,楊慕琦總督;我們期望你能抵抗到底,帝國的榮譽在你手裏。」諷刺的是,早在日軍入侵之前,邱吉爾已明言香港絕無絲毫機會守得住,因此英國無意加強駐港軍力,以招無謂的損失。

獨腳將軍向蔣介石求援

陳策1894-1949
日軍攻入香港的時候,香港守軍一度以為國民黨能夠派遣軍隊來港解圍,而當時關鍵人物便是國民政府駐港最高軍事長官陳策。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時,陳策任虎門司令,負責廣東沿海防衞,於一次戰役中遭日軍炮火擊中,失掉左腿。
一九三九年,陳策來到香港,專責統籌抗日工作,與港英政府聯繫。日軍攻入香港,港英政府透過陳策,向蔣介石求援。余漢謀率領的國民軍第七戰區部隊確曾部署營救香港,並一度進駐與深圳近在咫尺的樟木頭;但日軍洞悉先機,增兵堵截國民軍南下之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這名獨腳將軍的突圍經歷。香港投降當晚,陳策聯同六十二名英國官兵逃亡,他們成功抵達惠州的國民軍第七戰區大本營。

侵港司令屠殺戰俘醫護

酒井隆1881-1946
酒井隆生於廣島,被形容為生性殘忍而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一九二○年代,他隨同日軍侵華;一九四○年代,則率領日軍攻入香港,是日佔初期香港軍政廳最高長官。他的戰爭罪行包括著名的濟南慘案。事件發生於一九二八年,國民黨的北伐軍在濟南城處死了十三名走私鴉片的日本毒販,酒井隆藉口日本僑民遭濫殺,大舉攻擊北代軍的駐防地,造成中國軍民一千多人死傷。酒井隆其後晉升至第二十三軍司令官,派駐廣州,統領日軍策動太平洋戰爭,奉命入侵香港。
有人形容酒井中將當時頑固自信,也有人描述他很得體有禮。日軍在佔領香港期間屠殺戰俘和醫療人員、強姦護士。戰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北平逮捕酒井隆,最後被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