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官商勾結令中海油放棄收購計劃 - 何洋

蘋論:官商勾結令中海油放棄收購計劃 - 何洋

自九七回歸以來,在各大小遊行中出現的不同口號中,出現的次數僅次於「董建華下台」的,必然是「打倒官商勾結」。
問題是很多人把「打倒官商勾結」這口號叫得響亮,可是對甚麼是官商勾結,卻並不了解,故我認為有需要對官商勾結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以作為往後討論的基礎。
要市場經濟有效運作,發揮資源調配的功能,就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這條件就是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商業行為,都不能違反一套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法律制度是這套規則中最主要的組成部份)。這套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對每一位市場參與者都一視同仁,從而使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政府在這當中扮演着裁判的角色,肩負起監察市場參與者有否違規的工作,並在發現違規者時向其施以應有的懲罰。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官商勾結,指的是有市場參與者眼看在業務上敵不過對手,便轉而向政府入手,希望透過向有關官員提供政治上的好處,誘使官員扭曲遊戲規則,藉此打擊競爭對手。在現實世界中,這種事常有發生。中海油(CNOOC)收購美石油公司Unocal是近期的最佳例子。
中海油早前宣布放棄收購Unocal。收購計劃功敗垂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同樣有意收購Unocal的美國油公司Chevron聘請了一流的政治說客,向美國國會不斷進行游說,結果國會應Chevron的要求為中海油「度身訂做」了一條法例,目的在提高中海油的收購成本。
眼見出價比中海油低,收購Unocal的勝算不高,Chevron便不惜運用其政治影響力,游說國會把遊戲規則向有利於自己那方傾斜,迫令中海油,取消收購的計劃,這是「官商勾結」的範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