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讓部份人富起來」政策的推動下,大陸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比比皆是。一項京滬百萬富翁投資調查顯示,大陸富翁的投資觀念和傾向較為保守,主力投資保險、存款和房地產,而高風險如期貨,債券和外滙投資則乏人問津。調查又顯示,在華的外資銀行較受大陸富豪的信賴。
現年四十七歲,家住北京,在中信集團上海分公司任職高層的何先生,經常京滬兩邊飛。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受早年在美國生活影響,回國定居後一直有投資理財的觀念。但由於大陸投資產品單一,他近年主要投資中港兩地的股票和京滬兩地的房地產,除大陸股票出現嚴重虧損外,其他均大有斬獲。
「我正在上海,與買家簽合同。」將調回北京工作的何先生表示,近日將位於上海淮海路的單位賣出,淨賺四十多萬元人民幣。他在○三年以每平方米八千六百元人民幣的價錢購入該個單位,近日卻以每平方米一萬三千多元人民幣的價錢賣出,較上半年上海樓市高峯期約一萬四千多元人民幣相比,樓價有輕微回落。
這項調查同時顯示,兩地的富豪均不願投入過多的資金進行投資。受訪者的人均淨資產為一百八十七萬元人民幣,約九成的人,其投資總額不超過個人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京人喜基金 滬人愛炒滙
富豪們投資金融產品上,首選保險和存款,但京滬兩地在基金和外滙上的喜好卻互異。北京的基金高於上海,上海的外滙高於北京,這也許與上海一直是中國的外滙交易中心有關。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選擇投資機構方面,投資者傾向銀行和基金公司,當中外資銀行較受歡迎,比例高達六成二,較中資銀行多出十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投資有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