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老字號的商譽價值

客座隨筆:老字號的商譽價值

與友人飯局,說開本地幾家大學各出其謀,籌款幫補緊絀的財政。剛開始不久,話題便轉到早前港大舊生齊聲反對醫學院冠名事件。
席上的全都不是醫生,卻十分同情那些醫生的心情。
就像婚姻一樣。其中一個說,你明明娶了個賢良淑德的妻子,怎知十年八載後,她竟告訴你要去當有錢的人妾侍,不反對才怪。
另一個說,也像買樓,分期付款數十年後,銀行卻告訴你,由於你仍欠錢,所以要把你的房子拍賣。

最後一個說,說到底,只是合併與收購的問題。大家不明所指,齊齊追問,那位朋友才詳細解釋:假設你是個商人,發現了一家做得很好的老字號資金周轉不靈,基於商人的本能,你當然會將它收購過來,壯大自己的生意。跟老字號的老闆商量,老闆為解急困,保住一眾夥計的飯碗,又怕你忽然反口,於是匆匆答應。
交易完成後,老闆感恩圖報把字號也改了,他的律師發現這麼做無疑是把百年商譽拱手奉送。你原本打算入股而已,豈料變成合併,甚至收購,怎會不高興?只是老字號的員工心有不甘。論不動資產可能是值一個數額,但商譽呢?如果把商譽計算進去,十億夠嗎?
友人說書人似的搖頭擺腦說完這番話,大家才恍然大悟。
是的,若作大學未來發展之用,十億是可觀的數目。如要冠名,其實等同把百年商譽賣掉,十億似乎未夠。醫生未必能把這些複雜的商業手法解釋給市民知道,因為這不是他們的專業;又或者,身為醫生,不能把商譽格價之類的話掛在口邊,沾上一身銅臭。
我們不知道有百年歷史的醫學院商譽值多少錢,須由專業人士評估。依我個人估計,肯定比建立一家新的醫學院貴很多倍。
而事件亦未有進一步的發展,也許醫生們會籌款捐給大學,實行「反收購」把老字號奪回來也說不定。

編按:陶傑續稿未到,由李樹昇暫代一天。

李樹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