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兩人買餸中招 專家籲小心<br>婦街市染食肉菌亡

兩月兩人買餸中招 專家籲小心
婦街市染食肉菌亡

【本報訊】可以入侵皮下組織,觸發器官衰竭的食肉菌,懷疑奪去一人性命;患病婦人切除雙腳壞死肌肉後仍無法保住性命,入院六天後病逝。由於死者與上月感染食肉菌的巿民均曾到街巿,有專科醫生警告,本港街巿炎夏危機處處,巿民到街巿買菜,應穿上防水圍裙及戴上膠手套,以防細菌感染,小孩及長者更應盡量避免涉足。 記者:張嘉雯

大埔那打素醫院證實一宗食肉菌致死個案,該院表示,過去六年共醫治六名感染食肉菌或其他細菌感染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其中三人不治。醫院管理局則表示,沒有統計各醫院處理食肉菌的個案。據悉,一名居於大埔怡雅苑、曾患有肝病的六十三歲女士,六月四日晚因腳跟劇痛不止,翌日被送到大埔那打素醫院骨科接受治療,注射止痛針紓緩痛楚。院方其後化驗得知,她是遭來自海洋的食肉菌感染,即時切除其左腳上大面積肌肉,同日晚因病菌擴散,再切除右腿肌肉。

死亡率達五成

但病人其後陷入昏迷,家人無法得知其感染途徑,只知沒有接觸過海水,平時只在大埔富善邨及大埔墟街巿買菜。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要待死因庭確認死因。本港過去兩月至少有兩名巿民感染食肉菌,此病的死亡率達五成,其中上月初一名觀塘區主婦懷疑是在街巿買菜時,被途人用膠袋擦傷左膝,受細菌入侵,其後需要接受兩次切除手術。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本港今年夏天氣溫史無前例地高,有利創傷弧菌極速滋長。他解釋,雞隻可以傳播禽流感、豬隻有豬鏈球菌及沙門氏菌、海產有創傷弧菌,建議市民選擇到樓底高、空氣流通、有冷氣的街巿購物,小朋友及長者盡量不要涉足。他建議巿民仿效日本,到街巿購物時穿上防水圍裙及戴膠手套,防止海產濺出的水沾污衣物,傳播細菌。

入侵皮下組織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所謂食肉菌,指的是壞死性筋膜炎,由化膿性鏈球菌、創傷弧菌等多種細菌引起,兩者均可透過皮膚傷口入侵皮下組織,後者更可在進食時經腸入血,患有肝病的人士因為免疫系統較差,較易染病。
他認為,到街巿購物的染病風險不大,但巿民若皮膚有傷口,應盡快妥善清洗及包紮,若有發炎迹象,更應及早求醫,他又表示,夏天是感染的高峯期,有傷口人士不宜游泳。

食肉菌可透過皮膚傷口入侵皮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