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7月份說過,港股未來時間會進入牛市第三期,走勢將會一浪高於一浪。當然,不少投資者當時未肯相信,但大市升至目前水平,大家都希望等一個較大的調整出現才入市。或者,這是大部份投資者的通病:當大市由14000點升至14500點時,大家便覺得14500水平的港股「好貴」,而當大市自15100點回落,大家反而覺得14800水平的港股「抵買」。
其實,要確認牛市第三期一點也不困難,因為這段時間的股市是以炒概念為主,而今次的所謂概念,集中在藍籌股上。
就以日前公布業績的地鐵(066)為例,由6月底開展的升浪,主要亦是炒地產概念,而在新會計制度下,地鐵的物業重估盈餘高達10.15億元,因而令純利急升1.22倍至26億元。
會計制度上的改變,其實是一個數字遊戲,公司的基本因素是沒有改變的,不過既然市場將焦點集中在地鐵的地產概念,投資者亦惟有隨波逐流。平情而論,地鐵的鐵路營運業務本身也有不錯的表現,不過此項目始終有數得計,因此未來時間地鐵的吸引力,仍在其地產項目上。
上半年地鐵物業項目發展入帳達15.2億元,主要是來自東涌地鐵上蓋物業的收益,預期下半年物業發展收益仍會有所增長,原因是下半年仍有不少項目可供入帳,例如映灣園餘下貨尾、清水灣道8號和凱旋門。整體而言,地鐵下半年的物業發展收益會較上半年為高。假如大家相信未來地產市道依然暢旺,地鐵仍有值博空間。
事實上,目前地鐵的市盈率約19倍,股息率約2.6厘,若將之定位為地產股,仍較一般地產股平均市盈率的逾20倍落後。另外,地鐵本身的運輸業務為集團帶來強勁現金流,加上其最大的賣點是有充足的土地發展權,較其他地產發展商的彈性更大。
兩鐵合併最大陰影
由於我相信港股仍未「玩完」,未來地產股尚有上升的潛力,故地鐵仍有水位上升。當然,我唯一擔心的,是兩鐵合併事件會為地鐵添上不明朗的陰影。從技術走勢分析,地鐵股價已出現背馳,短期內有機會跟隨大市進行調整,在15.6元的20天線水平不妨吸納,年內目標價可上望18元。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