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等部門前日聯合發出通知,嚴格管制包括香港等境外製作及出版的書報刊、音像製品進口到內地,同時停止審批境外衞星電視頻道在內地的「落地」播放權,並將加強監控現有頻道。國際傳媒已表示關注,擔心中國政府正刮起文化產業界的「寒風」,全面控制內地民眾的文化生活。
由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商務部等六大部門聯合發出的《關於加強文化產品進口管理的辦法》(簡稱《辦法》)明確指出,新規定是為了「加強和改進文化產品進口管理、切實保護知識產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不再批衞星頻道「落地」
《辦法》規定,包括香港在內、由境外製作及出品的書報刊、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電影、電視劇、動畫片以及電視節目等文化產品,要在內地發行或放映,必須由官方指定的國有文化單位負責,並取得有關部門的審批。當局對於違規進口的文化產品,將視不同情況進行處罰,情況嚴重的將取消進口資格。
另外,《辦法》指出,中國政府原則上不再批准境外衞星電視頻道在國內「落地」,同時還會加強監管現有三十一條在內地播放的境外電視頻道,以防止有害節目的「侵入」。當局並會嚴格審查外資企業與內地合拍的電影、電視劇以及動畫片。
據了解,包括時代華納、索尼等多家跨國傳媒企業,目前正與中國商討有關衞星電視落地權的協議,相信將受到有關新政策影響而被叫停。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指,中國政府全面收緊對進口文化產品的管制,目的是要減低外國媒體對內地大眾文化的影響。
文化產業界刮起「寒風」
國際公關公司「博雅」駐北京辦事處負責人沃爾夫,對有關新規定不感到意外,並指部份條例他們早已知道,只不過今次中國政府將它說得更清楚。
沃爾夫又指,有關規定正好反映內地文化產業正刮起一陣「寒風」,相信與新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王太華作風較保守有關。但他預期,年半內中國當局會再次放鬆有關規定。
而早年獲准在內地開設MTV音樂頻道的美國傳媒企業「維亞康姆」內地發言人則認為,新規定基本上與內地現時對廣播業及電視內容監管的方針一致。
新華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