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重推長債備受重視

國際視野:重推長債備受重視

美國財政部宣布計劃於明年第一季恢復拍賣30年期聯邦債券,細則(包括數量)會於11月公布,消息傳出後,美國電子傳媒整晚(香港時間)大肆報道,足見受重視之情。財長斯諾表示,此舉有助平衡未償還政府債券平均年期持續下降趨勢(年均償還期由01年的70個月下降至今年的53個月)。
由於克林頓掌政期間,美國不但逐步將財赤收窄,到卸任前一年更錄得2369億(美元.下同)之盈餘,故此在布殊接棒後,於2001年10月宣布停止拍賣30年期長債。可是因及後接二連三發生事故,加上窮兵黷武,無論是為國土安全或挽救滑落的經濟,以至軍費方面支出,政府公共開支又怎不大幅增加!因此在02年財政年度已出現1578億的財赤,去年更攀升至高達4125億。雖然經濟在「布拉格」力挽狂瀾下穩定下來並錄得不俗增長,卻未足以令庫房收入大幅增加,儘管布殊政府早前指今個財政年度(截至9月30日止)可望將財赤減少至3330億,並揚言在2009年可削減至僅為GDP的2%,能否實現,尚待需時,經濟的變化,又豈是總統先生周邊三幾個專家或智囊可以拿揑得準?

美財政部預早籌謀

然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面對人口老化、壽命延長所帶來醫療及退休等社保福利增加,不分散風險,把正持續縮短之平均償債期攤長點,如果好景(布殊估計)不常,到捉襟見肘時才與市場爭錢,你估一定有人睬你,就算有,代價亦難估計,何不趁「謎團」期間索點水?若按30年長債在過去10年平均孳息為5.3厘計,目前僅4.5厘,豈不抵到爛?何況一眾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正為做長期對沖發愁,聽到此消息怎不雀躍。息低又有需求,一家便宜兩家着,又可分散風險,美財政部的決定是正確的。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