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擬將華富邨、彩虹邨、蘇屋邨及西環邨地皮交還政府拍賣,受到房委會委員及多名住在這些舊邨的居民反對,指摘房署只顧幫政府賣地賺錢,漠視居民住屋權益。委員王坤更指房署藉拆屋賣地方法省回每年數以千萬元的維修費,而拍賣公屋地皮唯一受益者只會是地產商,公屋居民毫無得益。
維修蘇屋邨年花800萬
房署過往重建公屋,主要考慮公屋樓宇質素及大廈結構是否適合居民居住。王坤指除蘇屋邨石屎剝落問題較嚴重外,華富、彩虹及西環邨的樓宇結構非「差到唔住得人」,只要房署願意定期維修這些舊邨,相信居民可多住十數年,房署未必需要拆卸這四條舊邨。
另一委員葉肖萍批評房署只向錢看,漠視居民權益。她要求房署決定清拆該四邨前要諮詢居民意見,並在該區附近預留土地興建公屋,讓部份居民可原區安置。
落成超過四十五年的蘇屋邨的問題較嚴重,除石屎剝落外,各層走廊都要靠工字鐵支撐,有塌下潛在危機。房署發言人表示,蘇屋邨樓宇結構並無問題,但每年需動用八百萬元維修;房署現正檢查各座樓宇狀況,決定維修範圍及細節,現階段無打算重建。雖然樓宇殘舊,但不少公屋居民都表示對住所有感情,希望房署可繼續維修大廈,讓他們可繼續居住。
清拆與否居民意見分歧
家住蘇屋邨近四十年的鄧氏夫婦表示,與鄰居相識數十載,彼此已培養深厚感情;加上擔心搬到新屋邨要交較昂貴租金,希望房署可繼續維修舊屋邨,讓居民可多住十年八載。居民歐先生亦不擔心蘇屋邨會變成危樓,希望「住得一日得一日」。不過,居民黃太擔心蘇屋邨會塌下,希望房署可盡快拆卸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