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越6國 協定減稅<br>東盟成中港貨新出路

泰越6國 協定減稅
東盟成中港貨新出路

當前,大陸的港商正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對內,市場正出現產品過剩的現象,有價無市;對外,出口產品如紡織服裝,鞋類等,頻頻遭受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反傾銷。對此,政局相對不穩的東盟市場正成大陸港商的新出路。

中國與東盟簽署《貨物貿易協定》,自七月二十日全面展開減免七千多種產品的關稅以來,在中山古鎮從事燈飾照明生產和(部份)出口的港資企業的負責人關先生對記者表示,在當前大陸燈飾照明市場供大於求,市場競爭激烈下,已計劃在明年加大出口,進軍泰國和越南市場。目前,手上初步取得約兩千萬美元的定單。

年貿易額涉萬億美元

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將創造一個擁有十七億消費者的經濟區域,其國內生產總值約二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一萬二千三百億美元。
中國和東盟這次減稅計劃共涉及七千多種商品,未來五至十年,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可在零關稅、免配額以及其他市場准入條件進一步改善的情況下、順暢地進入東盟市場。受惠於中港兩地的CEPA政策,香港的企業亦可享受上述關稅優惠。

新興市場有危也有機

東盟市場對港商來說,十分誘人。但曾在六月底到越南考察的關先生對記者表示,由於東盟中的許多國家多屬新興市場,無論是市場信息,貪污程度,文化差異和人治因素等均與八、九十年代的大陸相似。但他表示,有危亦有機。
本報記者/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