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化學論 - 李牧童

愛情化學論 - 李牧童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愛情是甚麼?科學家說是一杯化學雞尾酒,由荷爾蒙Phenyle-thylamine,腦部分泌物多巴胺(Dopamine)、苯乙胺(Mescaline)和後葉催產素(Oxytocin)組成。一大堆化學物質名稱看得人眼花撩亂,索性統稱為愛情物質。愛情物質的成份與大麻、安非他命類近,能抗抑鬱、令人情緒亢奮及產生幻覺。

從化學觀點看,說愛情是一種興奮劑甚至是毒藥,並非毫無根據。我們熱衷談戀愛,因為戀愛讓我們感到刺激、陶醉、開心、飄飄然……這連串的感覺,其實與吸食迷幻藥與軟性毒品帶來的即時效果相近。若科學家對愛情的生化研究正確,那便令人搞不懂了:到底是多巴胺刺激我們戀愛,還是我們戀愛是為了獲取多巴胺帶來的刺激?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就像所有藥物,多巴胺的效力也有時限。情侶在初相識時,腦部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深深愛着對方,進入狂喜狀態。當固定的兩性關係久了,不但多巴胺的分泌減少,身體還會對愛情物質產生抗體。失去了化學物質的刺激,情侶再難以興奮起來,窩心的感覺蕩然無存。科學家說「愛情物質雞尾酒」的有效期為20至30個月,然後,兩人不是分手收場,就是讓愛情演化為親情,讓愛變成習慣,靠着回味往昔的熱情來維持。
為何限期是20至30個月?科學家說這是讓兩性完成邂逅、交合和生產過程的合理時間,從生物學考慮,戀愛的目的是繁殖。這樣的研究報告,聽得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