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及中國的聯合研究發現,出生在饑荒時期而導致營養不良的人,長大之後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將增加一倍,估計與這些環境因素擾亂了胎兒腦部發育有關。專家相信只要預防饑荒及營養不良,即可減低精神分裂症的病發率。
環境影響人體基因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蘇格蘭鴨巴甸大學及中國的研究人員,從一九七一年起跟進中國安徽省民眾的健康狀況,發現在五九至六一年饑荒時期出生的一萬三千七百四十八名嬰兒中,有一百九十二人長大後患有精神分裂症。
至於在五六年饑荒發生前出生的五萬九千多人,則有四百八十三人患精神分裂;六五年饑荒後出生的八萬三千多人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有近七百人。
研究人員相信有關結果顯示環境因素會影響人體基因,從而擾亂了胎兒腦部的正常發展,但詳細致病原因則仍然未明。
不過,研究結果沒有清楚顯示缺乏某一種營養,抑或缺乏所有食物營養才會增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雜誌》中發表。
美國紐約的國家精神病中心精神分裂症專家RichardNeugebauer認為,要減低精神分裂症的病發率,方法之一是預防饑荒及營養不良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