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是中日新爭議點

東海是中日新爭議點

日本防衞廳編製的二○○五年度《防衞白皮書》中,以相當的篇幅提到了近年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外交舞台上的活躍表現(諸如主持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等),表明日本將對中國在軍事、外交和經濟諸領域的崛起表示嚴重關注。作為結論,白皮書將中國正在增長中的軍力,和朝鮮核武工程列為日本需要對付的主要的防務問題。

薛理泰 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據報章透露,早在三年前,日本防衞廳已將中國列為未來需要對付的主要敵人,並已將這一條戰略評估,體現於編製年度(每年)和中期(五年)武器裝備計劃中。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全盤接受防衞廳的論斷,這一條戰略評估也沒有成為日本的國家政策,僅局限於日本軍方內部應付不測事變的對策方針,屬於「防患於未然」的對應手段,不過作為日本大戰略調整中,對外政策層面上的整合措施而已。

中國成為假想敵

這次情況卻有不同。日本內閣於八月二日通過了這份防衞白皮書,顯示日本軍方這一戰略評估已成為日本一個基本國策。在可以預期的將來,日本軍隊甚至日本舉國,將把中國作為主要的假想敵國。
筆者認為,這份白皮書透露的潛台詞的要害在於,日本政府已作出論斷,在未來數年,與中國的軍事衝突並非不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這點評估在最近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的本年度《通商白皮書》中,也間接獲得了驗證。
日本政府在《通商白皮書》中對日本工商企業提出了明確警告:投資中國有風險!既然日本政府對日、中兩國在未來可能發生軍事衝突已作出論斷,鑑於中國業已存在的反日情緒,則在衝突過程中及結束後,在中國投資的日本工商企業自會面臨巨大風險。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白皮書還對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在日、中雙方有爭議的東海海域開採油氣田一事表示關注,堅稱該地區不在中國經濟專屬區範圍。白皮書公然聲稱,今後日本將嚴密監視中國海軍的舉動。

釣魚島仍有爭議

近年日本政府作過宣示,日後台灣海峽、釣魚島和東海油氣田可能成為日、中發生軍事衝突的三個熱點。筆者認為今後最有可能引發日、中兩國軍事衝突的,不是前兩個熱門話題,恰恰是重視不夠的東海油氣田。
眾所周知,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向會否生變,以及台灣海峽會否風雲驟變,取決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制約。目前由美國牽頭的反恐戰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展不順利,美國軍力受到掣肘,無意僅僅為了台灣不明朗的前途,而與地區核大國中國另闢戰線;有鑑於此,這兩個動向均不可能發生突變。
釣魚島現狀會否打破,首先取決於北京有否在這問題上與日本及美國對峙的意向和決心。何況,即使北京傾全力與日本一博,暫時穩定了釣魚島仍處爭議的狀態,亦無非是給台灣增加了一個所轄的離島而已,北京對釣魚島畢竟鞭長莫及。眼前北京專注於台灣問題,決不致於為此蕞爾小島與日本鬧開。
在日方宣示的三個熱點中,惟有東海油氣田,倘若日、中發生尖銳爭執,則雙方會否發生武裝衝突、何時發生衝突以及在何種狀況下結束衝突,主動權不在中國手中,而是在日本手中。

海空軍實力懸殊

日本處在美國核保護傘下。在整個冷戰時期,美國為日本提供的核保護傘對付前蘇聯尚且綽有餘裕。況且,東海本身存有爭議性,對中國的敏感性、重要性又不像台灣問題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不致於以國運相賭。筆者判斷,一旦日、中兩國發生軍事衝突,必然出現的衝突形態,是一場高科技的局部衝突,表現形式是高強度、快節奏、小規模,涉及的主要軍種限於空軍和海軍。
北京的危機處理機制比較適合於應付規律性強、周期長、節奏慢、規模大的來自外部世界的地面入侵,對付發生在距離本國領土數百公里以外的高強度、快節奏、小規模的海、空衝突,恰恰不是強項。至於日本海、空軍的實力,亦非中國海、空軍可比。假若在一、二年內,日、中兩國在臨近東海油氣田的海、空域爆發軍事衝突,恐怕結局是不問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