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業績可以如此矚目,唯滙控(005)有此能耐。無他,除了它夠早公布、夠早將報告放上網任人查閱外,還有數字夠認真夠準。
當部份公司全年業績與中期業績可以是南轅北轍,滙控的中期盈利近年都差不多是全年的1半,令全年盈利的可預測性甚強。經常在此讚歎滙控的財務數字披露夠詳盡全面,連我亦有點煩厭。幸好他們的高層大多是洋人,看不懂我寫的垃圾。
滙控這份中期報告,我一早張揚可用來了解新會計準則威力如何。事實證明我早前所說──新準則並非洪水猛獸,所言非虛。滙控的盈利比去年同期仍有增長,足見之前市場對準則改變的顧慮是有點兒過敏。
壞帳是銀行頭號大敵
投資者要親自了解準則改變的來龍去脈,只此一家,不作他想。可恨這份近200頁的中期報告以英文寫成,密密麻麻不是大眾投資者可以吃得消。如果要走捷徑,只看幾段吧!
第78頁開始,是解釋幾項具殺傷力的會計政策。既然主要是了解新會計準則如何濫殺無辜,這4版紙是精讀中之擇要,若連區區這幾頁紙都無興趣閱讀,我都無辦法。
滙控認為,最具殺傷力的是貸款撇帳、商譽減值及金融工具入帳。基本上與報紙財經版所估計的雷同,證明新準則來來去去都是三幅被。
「貸款撇帳」排名第一,足見銀行最大的敵人永遠是壞帳。以前壞帳是籠統的概念,如今貸款撇帳或減值,是要以未來收回的現金現值為依歸。有這明確的指引,就算仍然存在大量預測成份,至少是有迹可尋。
滙控詳細解釋如何為個別貸款及其他集合計算,又或者量產型貸款衡量減值數目,雖然看完之後,你亦未能夠比較滙控有否過份樂觀地而少計貸款減值,但你會對這新例下的特別要求有更深刻了解,對將來估計某些突發因素會否增加滙控為貸款減值的壓力,有極大幫助。
第2位的「商譽減值」,必然是今年大熱的會計名詞。與貸款減值類似,同樣地又是以未來現金收入的現值作為計算基礎。有關商譽的問題,以前已經講得多到自己亦生厭,毋須重複。滙控在這幾段字亦沒有新意提供給大家,沒有預示過往收購的公司有否已瀕臨減值邊緣。對投資者而言,未能估計將來有否商譽減值的需要。
金融工具入帳最精采
最後的「金融工具入帳」,是比較精采的一段,因為有數字出現。這表格是告訴大家,滙控的金融工具有多少是以市價釐定,有多少是要自行計算。答案是證券債券近九成或以上是以市價定奪,但衍生工具則九成半是以自行計算的價值入帳。
投資者毋須擔心自行計算的衍生工具會否與其假設市價差天共地,大部份衍生工具,尤其是非掛牌買賣的衍生工具合約,其價值只受方程式計算改變,沒有受供求因素左右,與閣下買賣的窩輪有別。所以,自行計算衍生工具價值,並無不妥,除非你懷疑滙控計錯數,那是另一問題。
既然這份中期業績沒有因新會計準則而翻天覆地,投資者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但並不代表其他本地上市公司同樣能夠幸免於難。至於災情是否嚴重,我日後會在這裏繼續為大家跟進。
年青會計師協會
www.hkya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