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了太陽系第十顆行星。太空總署的發言人呼籲學校:不再是九大行星了,快修訂教科書吧。
這句話是甚麼意思?意思就是:當發現了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時,才修訂教科書。然而,特區的各家教科書出版社,卻年年以「修訂」為名加價。教科書年年要修訂,杜絕二手的舊書市場。今年的教科書平均漲價百分之三,家長除了任為魚肉,沒有得選擇。
中英數理化史地,每年有甚麼新發現,致使年年教科書都要「修訂」?是去年當水加熱到一百度,會變為水蒸汽,今年要加熱到一百○二度,常識和物理教科書都要隨着此一科學的新發現修改?還是生物學的教科書,去年人體的解剖圖定論男人有兩顆睪丸,今年美國的生物學家發現在盲腸底下原來有第三顆,因此生物教科書要修訂?
是渤海灣的海岸線,今年比起去年凹了兩分,因此地理教科書也要改?還是去年大陸北大歷史系學者最新考據,岳飛原來不是宋高宗殺死的,是留在大金國,得到金主隆重以美女夜夜招待,其實是害了梅毒死的,因此去年的歷史教科書也要Update?
前年一家安徽出版社給北京的一位失意的「作家」分派一宗賺錢生意,叫他「改編」一百部世界名著,令出版社可以重新出版。出版社要求:每一頁原著,只改十個字,每改一個字,「稿費」三分錢——拿一本世界文學名著,如《亂世佳人》之類,翻開某一頁,上面只要有這樣一句話:「啊,親愛的,你知道嗎,我太愛你了」,由槍手改成「啊,我的寶貝,你知道嗎,我太愛你了」,一句改三個字,一百改十條,每頁「修訂金」人民幣三毛。一冊名著三百頁,可賺一百元,一百部可賺一萬。
雨果的《悲慘世界》、小仲馬的《茶花女》,拿一套譯著過來,通通每頁如此「修訂」,再署一位新的翻譯家之名,就變成一套世界名著的「新譯本」。二○○二年度,中國賣不出去的新書共有五十億冊。
金庸武俠系列,五十年來由作者只修訂過兩次。教科書的內容,全是牛頓三大定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植物的光合作用、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之類,有甚麼好年年「修訂」,復又年年加價?
「修訂」了幾處?為甚麼要「修訂」?還是年年的教科書,只由「親愛的」這三個字「修訂」為「我的寶貝」,就叫家長比去年多消費幾百元,而且大量的二手書沒得廉讓,通通在堆填區相會?
發現第十顆行星時,才好修訂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