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香港創作人筆下的角色,深受兒童歡迎的不少是「單親孩子」,例如漫畫中的麥兜和布偶劇場花肚兜。
單親孩子做主角?好啊!讓單親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有此遭遇的,又讓雙親健在的孩子明白自己是多麼的幸運。
劇團「偶友街作」已經是第二次暑假公演花肚兜,正因為是載譽呈獻第二集《神奇窗戶》,某程度上令帶三歲半女兒去觀看的我有很高期望。
美妙是看過《花肚兜之神奇窗戶》後,發現水準比我預期的還高,布偶栩栩如生,細緻如兜媽包水餃的手勢也做得非常逼真;環迴舞台超過180度,觀眾目不暇給,故事感人,單親孩子不斷追問為何他只擁有一位家長,利用親切的手法闡述一個小家庭的悲劇。
全劇的高潮在花肚兜潛入大海最深處一幕,深海的水泡聲加螢光紫燈之中螢光水母都出場,浮游到觀眾席,水母在舞動,全場孩子都興奮。
三歲半小女孩當然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她問我為甚麼花肚兜的爸爸不在。要我向初生之犢解釋「單親」、「死亡」,真考牌!但這就是真人真事,我又不介意讓她知道別人的苦況,我相信三歲半有三歲半的方法去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