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寓所中招 家長處理多失當<br>八月兒童灼傷高峰期

85%寓所中招 家長處理多失當
八月兒童灼傷高峰期

【本報訊】香港居住密度高,間接增加兒童遭到灼傷的風險。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調查顯示,香港每十萬名兒童中,每年平均約有二十四名兒童灼傷,比新加坡高出三倍。有專家指出,八月是兒童遭灼傷的高峯期,九成以上的意外屬燙傷,八成半均為家居意外;不過,家長對處理灼傷謬誤多多,逾半兒童遭灼傷後未獲適當急救。專家提醒家長,尤其應對剛出生至兩歲的嬰兒加以注意,「攝氏六十度嘅熱水喺一秒之內,可以令BB嘅全層皮膚完全淥傷!」 記者:白琳

該學院外科學系整形外科部主管博昂志昨日說,調查發現家中兒童遭灼傷的「黑點」為客廳,佔整體的五成八,原因多是接觸熱水壺、麵條及燙斗;其次是浴室及廚房,多涉及被花灑的熱水燙傷及接觸熱燙的煲子手柄。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有二百多名兒童因灼傷入院,當中約五十個需做植皮手術。

灼傷後十分鐘最關鍵

該醫院灼傷護理部資深護師吳鈺娟強調,一至兩歲的嬰兒最易遭灼傷,「佢哋開始學行,又未識聽媽咪講嘢。」她曾接觸一個十六個月大的嬰兒因燙傷需進入深切治療部,「佢玩玩吓學行車,撞咗落煲粥,啲熱粥照頭淋,佢條頸同個頭腫晒,壓住呼吸道。」
吳鈺娟指出,兒童在灼傷後的首十分鐘是「關鍵時刻」,應立即移開被熱水濕透的衣物,避免積聚熱力,且要用冷水沖洗傷口至少十分鐘,但切忌用冰水,以免令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有人話搽牙膏會涼啲,搽蛋白會殺菌,呢啲都係誤解,可能會有細菌感染。」她又稱,家長替嬰兒洗澡時應用手臂內側測試水溫,「嗰度係皮膚最嫩嘅地方。」
關於家居灼傷的黑點,可瀏覽香港灼傷互助會網址 http://www.hkbur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