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滙控(005)公布中期業績後,本港及歐美傳媒相繼報道其業績,不同地區的傳媒在報道時,各有不同的焦點,例如昨日部份本港的報章,不少皆以滙控上半年獲利創紀錄及盈利增長為較主要的報道,是較為樂觀的報道。
至於在美國的有關報道則較為中性,反而英國部份傳媒在報道滙控業績時略為負面,例如英國的《FinancialTimes》以「HSBChitbydifficultUKcreditmarket」為標題(可譯為滙控被英國的信貸市場拖累)。
英國的《Guardian》則以「BanksinglesouttheUKasthemostdifficultcreditmarketandpointstoadoublingofbaddebtprovision」為題作(可譯為:滙控指英國的信貸市場是最困難的地區,其壞帳撥備可能倍增)。
出現上述不同觀點的,相信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傳媒大都集中報道該地區的事項為主,正如英國的有關報道顯示,在高利率環境下,英國的個人破產增加及欠款率上升,將令滙控在英國方面的個人貸款壞帳撥備上升(註:壞帳撥備在新的會計制度下,其名稱亦由baddebtprovisions改為impairmentcharges)。
這次滙控的業績中,正好引證到分散業務(或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好像這次滙控在歐洲及香港兩地的稅前盈利,在本年上半年略為縮減,幸好由於北美、其他亞太區及南美等地的幫助,令滙控的總稅前盈利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1%,可見當某些地區業務欠佳時,其他地區剛好補其不足,這正好反映分散投資的重要性(註:業務亦不外乎投資的一種!)
滙恒派息致期指低水
滙控及恒生(011)公布業績後,筆者留意到此兩大銀行的派息及除息日期,滙控每股派發1.092港元,恒生則每股派發1.1元,滙控的股息相等於恒指大約39點,恒生的股息大約相等於恒指6-7點,兩者皆在8月除息,故兩大銀行股的股息相等於恒指大約45點。
由於這兩大銀行股的股息因素,因此即使恒指與期指的點數相若,這已反映期指實質上是處於高水狀況。不知這股息因素,昨日期指的升勢好像追不上大市(恒指)。近日期指大約處於20多點高水情況,在滙控及恒生公布業績後,若包括股息因素,則期指無形中是處於40多點高水狀況,稍後除非有進一步利好因素促使炒家「搶攻」,否則可能要待期指轉回輕微低水,才可吸引「識計數」的炒家追貨。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