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美非路罕見水患找出「元兇」<br>拾荒者雜物塞渠致洪水

士美非路罕見水患找出「元兇」
拾荒者雜物塞渠致洪水

【本報訊】六月底的大暴雨,造成上環士美非路罕見的「山洪暴發」。經調查後,發現造成大瀑布的「元兇」是拾荒者放在昭遠墳場下坡雜物所致,政府更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助一位七十多歲拾荒婆婆清理雜物。渠務署二級工程師梁錫鴻稱:「啲雜物有衫、膠袋、布料、膠布……沖晒落(士美非路旁)條U形渠,啲水去唔到,就變成大瀑布!」
梁錫鴻指,六月二十五日的大瀑布源頭分別是昭遠墳場及林泉閘水區。昭遠墳場內溝渠在暴雨時發生淤塞,洪水沖破墳場的擋土牆,流經拾荒婆婆自建的木屋旁,「洪水帶埋雜物,重有山坡上三分一嘅泥沙。」其後流至士美非路東旁的U形渠時,洪水無路可走,遂湧往馬路。

樹枝泥沙塞欄柵

他又稱,滂沱大雨令林泉閘水區的水流急速,「有塊三噸重嘅大石都沖到落去截沙池」,雖然大石最後沒被衝落市區,大量樹枝及泥沙卻隨急流湧到士美非路西旁的大型水渠,淤塞渠口的欄柵,原應進入渠內再流出維港的洪水溢出,與從墳場來的洪水會聚,形成大瀑布。
為避免大瀑布事件重演,該署已在林泉閘水區增設工字鐵阻隔樹枝及大石;路政署則在士美非路與龍華街交界增設十三個閘水溝,預計兩周內完成,並計劃擴闊U形渠及除去渠口的欄柵。
渠務署已於本月中向水浸重災區永樂街附近一千五百個商戶及住宅派發傳單,「八月底係潮漲水平最高嘅時候,如果再落大雨,希望佢哋盡早做預防措施,例如將啲嘢搬高,或者小心啲電線。」

今年六月暴雨連場,洪水如瀑布般從山上湧往西環士美非路。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