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六百多名救生員前天集體罷工,抗議康文署計劃把大角嘴年底落成的泳池管理服務外判。
受到財政赤字的困擾,政府近年為了嚴控開支出台了不少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實施凍結人手政策。在新政策下,即使有新泳池落成,康文署也不能增加救生員的正規編制,只能把救生服務外判。在這樣的情況下,勞資關係難免日趨緊張,而救生員的工業行動也日漸頻繁。
康文署目前約聘有一千六百多名救生員,月薪約由九千元至一萬三千元不等。政府聘請的救生員,待遇顯然比私人市場要高,把救生服務外判給私人公司,救生員的開支每人最少可以節省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由於成本較低,無論是站在納稅人的角度來看或者是站在政府審慎理財的角度來看,把泳池服務外判給私人企業是理應得到支持的。
把泳池管理服務外判唯一使人擔心者,是外判後的服務質素能否保持不變,而這也是參與是次罷工的救生員反對服務外判的一個主要理據。要判斷服務質素會否受外判影響,取決於市場和政府之間哪一種模式更能確保服務質素。
外判服務商如果表現不佳,在提供服務時為了多賺一點,暗中降低服務質素,這就給了有意取而代之的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原本的外判商在合約快屆滿需要重新競投時,自然會因為未能提供有質素的服務而敗下陣來。易言之,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任何外判服務商都會盡其所能使服務質素獲得保證。
不外判又如何呢?政府必須派人對救生員進行監管。在支付較高昂的救生員薪金以外,政府還要為這監管架構負擔一定的額外成本。
這樣看來,把管理泳池的工作外判不但不會拖低服務質素,由於成本較低,反而可省下納稅人不少金錢。把該項工作外判是非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