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世界遺產 如進時光隧道<br>遊澳門串連30點

縱橫世界遺產 如進時光隧道
遊澳門串連30點

【本報訊】澳門面積不過二十八平方公里,卻保留了具四百多年歷史的城區,還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澳門文化局有鑑於此,將古城區的三十個建築物及廣場串連成歷史路線,起點從媽閣廟至終點東望洋炮台,由大家熟悉的大三巴牌坊,跑到連當地人也鮮知的盧家大宅。 記者:蔡朗清

澳門花了五年時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將澳門半島南部及中部的歷史城區,包括二十二座建築物及八處前地(廣場),列為「世界遺產」(見表),上月十五日申報成功,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澳門文化局昨日更首次帶領記者,穿越時光隧道進入澳門世界遺產,穿梭四百多年的歷史城區。澳門文化局特別計劃處負責人鄧少儀昨精選部份路線,第一站來到澳門最古老的炮台東望洋炮台。
她說,該建築羣包括中西合璧的聖母雪地殿聖堂、中國最早的西式燈塔及放開不久的松山防空洞;她憶述,一六二二年,澳門憑這口炮管,放了兩炮,便擊退來犯的荷蘭人。記者近觀炮台,深入地下走過五十二公尺的防空洞,彷彿回到漫天戰火的年代。
記者接着走到位於新馬路的崗頂前地建築羣,包括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及何東圖書館大樓;鄧少儀說,當中崗頂劇院原由東方基金會管理,劇院停止對外開放近十年,最近由政府接手管理修葺,將在十月舉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正式開放,作表演場地。

料遊客倍數增加

澳門文化局局長何麗鑽昨稱,澳門歷史城區可追溯四百多年前,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聚居,名為「聖名之地」,而今次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城區,正是聖名之地的核心。
她說,澳門本月起全力催谷澳門世界遺產歷史城區,印製導遊圖供旅客取閱,並推出歷史城區精選半天遊,以及在澳門國際音樂節選用城區的建築物為表演場地,如大三巴等,相信訪澳旅客會激增。鄧少儀補充說,過去中國某古建築被列為世界遺產後,旅客人數即以倍數增加。

港人熟悉的澳門大三巴牌坊,是其中一座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

東望洋炮台的西式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