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早前不諱言地指出,(美國)部份地區房地產市道已出現「炒賣熱情」(Speculativefervour)。據美國全國地產商會(NAR)之估計,去年售出的房屋當中,約有23%是用作投資之舉,這個投資當中又含多少投機成份,又或首次置業者之中,有幾多會是見利即收者?
是的,利率長期低迷,確實為一眾人等帶來焦慮、遐想或憧憬。資金擁有者?信貸者(各金融機構),如何將存款或投進資金找出路,圖賺取息差?利潤,曾經是一個頭痛的問題。由於美國擁有一個頗完善的資本市場,不乏各類可作對沖、套戥之用的金融工具,因此誘發這些金融機構各出奇謀,推出包括定息按揭、淨供息免供本(金),甚至所謂免現值分期償還貸款計劃等方式作招徠,在吸引力大增和資金極充裕的環境下,刺激了人們的欲望,無論置業、投資、炒賣或再按揭者都可謂「段段有」。
直至近期,鑑於各金融機構意識到聯儲局加息絕不手軟,定息按揭風險愈來愈大,部份遂改為調整利率按揭,換言之根據利率之增減浮動。可是在利率有加無減的情況下,投資?機者仍趨之若鶩,這從剛發表的新屋銷售再創新高可見一斑。
美樓市泡沫遲早破
那麼利率攀升,市道仍然熾熱,泡沫是否在形成中?一旦爆破會為美國經濟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其實「爆」幾可肯定,問題是幾時。按房利美(FannieMae)計算,以30年浮息按揭計,利率每升200基點(2厘),每月增加供款約25%;所謂定息按揭,亦只不過限於頭5年,最長7年而已,若以此推算,看官心中可已有數?水已正在慢慢加熱(加息),青蛙(炒樓者)仍還懵然不知,不難被「煮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