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的漫畫作家,有張孩子臉,漫畫內容很童真,有諗法,不抄襲。他的漫畫畫本,慶幸不是在漫畫節跟其他主流暢銷讀物一齊展售,在書迷舒服的書店一角,靜靜展示,跟迫爆玻璃爭購漫畫兵器和玩具的那些打尖插隊盲流,區分開來。讓那些已經超齡的玩物喪志團隊,繼續通宵打機,失業經年,仍碌爆卡狂買玩具。才十八歲,已經諗定申請公屋,用盡政府的廉租着數,好讓家裏這些無用的但年年搶購添置的傢伙死物,有個安置的地方(主人公還會公開罵政府,歧視年輕人的申屋權,說要跟政府鬥長命!)。
繼續跟風扮Lolita但僅能說一句莎喲啦啦日語的「豬扒」,未必有耐性讀節奏緩慢的漫畫。漫畫作者的父母也讀不通,可他們無條件支援孩子,從不懷疑,供書教學,放手讓孩子到國外,繼續習畫。他們是怎樣的父母呢?胸襟拉闊,沒施權壓,只有兼愛包容,當其他家長把孩子送去補習,歲半已經報讀英法日語班,學三種樂器,拚命塞他們進名校的同時,這對父母,舒坦地任得孩子追夢,他們不在背後追逐,只會心微笑,大概還會搖搖頭,笑笑口對旁人說:「孩子嘛,由得他喜歡吧。」
追夢成真的孩子,父母沒有現身撐場,他們肯定不是高官厚祿月入十幾廿萬仍亂支公帑請客吃飯,外遊探親睇仔,也縮骨用公費找數的Mr.Cheap。官場以外,平民百姓無權無勢無公費的油可揩,踏實地生活、健康地圓夢,讓污染物終年懸浮的香港天空,忽然開揚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