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政府要促進而不是推動旅遊業! - 何洋

蘋論:政府要促進而不是推動旅遊業! - 何洋

近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對香港向來引以為榮的旅遊業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
那項研究對六百名訪港的自由行旅客做了問卷調查,發現認為本港比其他地區吸引的被訪者,由去年的百分之九十二,差不多大幅下跌三成。此外,受訪者中認為未來兩年將重遊香港和向親友推介本港旅遊的,也分別較去年下降逾兩成。顯然,這個調查結果迫使我們不得不反思香港的旅遊業究竟出了甚麼問題?我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香港旅遊業的總體發展戰略走錯了方向。
香港旅遊業的發展規劃由政府一手主導,又由於旅遊業是本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因此政府在資源的調配上大量地向這個行業傾斜。儘管政府每年花了不少公帑推動旅遊業,可是上述調查的結果卻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些錢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益。內地遊客是訪港旅客的主力,他們對本港的印象並沒有因應政府大灑金錢而改善,相反的,他們對本港的觀感倒有每下愈況的趨勢。
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於旅客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政府根本一無所知,投下的金錢自然難以迎合遊客的需要。即使是該行業內的私營企業,也要透過冒着關門的風險不斷開拓市場才能生存下來並滿足旅客的要求。因此,要發展本港的旅遊業,政府要做的是扮演從旁協助的促進者的角色,而不是如現在的積極推動者的角色。政府可做的促進工作有很多,例如可透過引進內地的導遊進入本地市場,從而促成本地與內地同業間的競爭,藉此提高本地導遊業的服務水平,並可為遊客提供更廉宜的服務。
說到底,上海的新天地、中環的蘭桂坊等遊客喜歡到的景點,都是透過私人企業在市場的千錘百煉中打造出來的,根本不必政府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