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重建完成的葵涌邨新樓已於今年四月開始入伙,但新屋邨居民正承受食、住及行各方面問題的困擾。民主黨的一項公屋調查發現,葵涌邨居民正面對包括街市及銀行設施不足、學校不夠學額及缺乏交通配套等十大問題,房屋署卻遲遲未有作出改善、漠視居民需要。
今年四月開始入伙的葵涌邨,目前累積入伙的單位已逾六千個。民主黨葵青區區議員周立仁昨日在記者會上稱,透過與葵涌邨區民接觸,以及實地觀察調查所得,該屋邨居民正面對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難題高達十個,困擾遠遠蓋過遷新居的喜悅。
街市外判租金昂貴
單在食方面,由於屋邨內街市至今只有寥寥幾家與裝修及電器有關的商舖開業,居民最少要步行十多分鐘,才可到達商舖購置生活必需品。居民更憂慮籌備中的街市由外判的承包商營運,昂貴的租金間接教居民要捱貴貨。
邨內居民又正面對住方面的困擾,邨內缺乏銀行服務、部份電訊及寬頻公司未能在邨內提供服務、附近學校學額不足、欠缺康樂設施及需要自費安裝鐵閘等,都教居民費神。至於房署押後興建連接地鐵站的升降機,以及邨內過路及交通配套不足,造成居民出入的諸多不便,要承受塞車之苦、耽誤時間。
葵涌邨社區幹事張耀森指出,政府部門在處理葵涌邨入伙問題明顯存在不足及失誤,期望有關方面積極主動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