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三無」青年影響父母退休

理財智慧:「三無」青年影響父母退休

早前與一些從事財務策劃的朋友閒談之時,學到了1個新名詞,叫做「Neet」。
「Neet」是社會之中一個新的族群,對於父母為自己進行退休策劃之時,可能有着重大的影響,而Neet的人數在社會之上更有增加的趨勢。
「Neet」一詞最初來自英國,全名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意思是「沒有就業、沒有受教育或接受訓練的人」。在英國的定義是指那些16至18歲之間,無所事事的青年。如果要繙譯Neet這詞,筆者會譯做「三無青年」──即沒有職業、沒有在學及沒有訓練的一族。

本質未必壞

在日本,Neet一詞的定義更廣泛些,指那些年齡由15至34歲,沒有職業、沒有結婚、不做家務、更不是在學的一群。這些「三無」青年可以每天留在家裏打機、玩電腦、看電視和影碟或聽音樂,便度過一天,自己不能完全獨立,仍然要依賴父母的照料。
Neet一族的本質未必是壞的,他們不會在街流連而到處惹事生非,只是喜歡留在家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原本在正常情況之下,子女長大之後,便會有自己的家庭,很快便會獨立生活。在子女離家之後,父母便可處理自己退休的問題,例如退休之後可以把住所套現,換一間細些少的房屋居住,而省回的金額,可作退休後生活費之用。但Neet一族的出現,因子女雖然已是成人,但仍與父母同住,所以父母不敢輕易改變現狀,仍要為子女生活憂心。
可能東方人的家庭觀念較重,就算子女長大,但仍不忍心他們生活過得不好,而據估計,2002年之時,日本的Neet一族約有85萬人,不知香港的Neet一族,人數又會是多少?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