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年輕人已經不會使用電郵溝通,更到肉地,跟朋友齊齊網上聊天。只有跟長輩聯絡時,才會用電郵這種「老土」方式,ugotmail,看來會成為古方老餅的化石。
網上聊天室,擠擁得無聊,二十歲以後,已經有「生命倒數」的恐懼,實在花不起每天在網上胡扯吹水兩小時的奢侈。
不過香港地,年輕人獨立生存的能力相對偏低,二十多歲,大部份仍然躲在自己堆滿hellokitty公仔的碌架床上,聯線上網,無聊齋talk,將無數年輕美麗的夜晚消耗在那些拼音字組成的奇怪語句中,污染了可愛的兩文三語,濫用了由父母付款的收費寬頻。聊天的內容,對,的確是滿少年維特的煩惱的,可惜,思維邏輯永遠停留在旺角潮流特區那些短暫現象中,alwaysnaive。十五歲,青春無敵,無知,還可以叫人偶爾忍受。二十出頭,尾音還是lawlaw和lahlah聲,語言無味,形象可厭,這樣的年輕人,老實說,稍有原則信仰的父母,才不願意跟他們通電郵。人生苦短,緣聚緣滅,話不投機便算了,聊天通郵也嫌費事,最好早早分家,一年到晚,只有年夜飯一聚就好了。
朋友警告我,將來肯定要用電郵通知睡房中的阿仔,叫他出廳吃飯。這個不大可能啦,既然他喜歡玩隱蔽,跟我無偈傾,撐枱腳都多餘。說不定他三歲已經睇通形勢,謀定後路,遞表申請公屋。日本有專為婦女設計的高級婆仔屋,開售賣得火紅。香港年輕人只有青春卻無火花,鍾意搵着數,廉租屋最好設計成日本棺材酒店格局,一床一櫃一機連線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