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難監管臘腸須煮熟

副食品難監管臘腸須煮熟

惡菌當道,處理生豬肉固然要小心,原來煎香腸、蒸臘肉也不能掉以輕心。正在福建擔任內地豬農顧問的香港豬會主席黃廣榮表示,監管新鮮豬或冰鮮豬出口遠較副食品容易,因此香腸、臘腸、臘肉等加工豬肉產品的衞生情況更令人擔心。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則呼籲巿民,無論豬肉或是其副產品,均須煮熟才可食用。

業界籲「自己執生」

黃廣榮強調,香腸、臘腸及臘肉等副食品,一般選用較次等的豬肉製造,大部份來自小家小戶、人豬共住衞生環境較差的豬場,以湖南、四川及江西為主。在上環開設臘味店的劉太解釋,臘腸由新鮮豬肉製造,採用機器灌腸,再利用焗爐抽乾水份,屬「半生熟」食品,所以也有感染風險。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說,四川有出口罐頭豬肉,如回鍋肉至本港,但數量不多,本港的罐頭食品主要來自天津及上海,他相信罐頭曾經高溫處理,進食沒有風險,「但係其他副食品,好似點心呀咁,都係由豬肉做,無註明邊度生產,就算第二個省生產,有冇用到四川嘅豬肉都無從稽考。」他提醒巿民要「自己執生」,食物要煮熟才進食。
衞福局強調,根據四川的資料,感染主要是與病豬接觸有關,由於豬鏈球菌在攝氏七十度會死亡,罐頭食物及急凍肉類只要煮熟,風險不大,故暫時不會禁止副食品入口,又呼籲市民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避免接觸有病或因病死亡的豬隻。

議員促抽驗免恐慌

元朗大榮華酒樓負責人梁文韜說,暫時還未到臘味季節,大約十月才會製作臘腸、臘肉等食品,「不過我哋𠵱家都唔用人手㗎啦,全部機製㗎,切肉都係用機。」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港府有必要抽驗副食品,以保障巿民健康,「政府應及時、每日公布化驗結果,提高透明度,等啲巿民心安,唔使恐慌,驗吓啲凍肉、臘腸同罐頭有冇豬鏈球菌2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