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按揭證券公司的廢存

投資縱橫:按揭證券公司的廢存

按揭證券公司宣布半年業績,賺3.3億元,下跌4.8%,觀乎市場環境及息差之轉變,這個結果乃預測之內。
金管局前副總裁黎定得早前在報章撰文,質疑按揭證券公司存在之合理性,當然,黎先生之考慮點並非在盈虧數字,而是按揭證券公司以公營機構的旗號,與民爭利,蠶食本地銀行業的市場,並不公平,亦違背小政府的原則,黎先生認為應廢除按揭證券公司,或至少不應讓其繼續擁有公營機構的身份。
筆者非常認同黎先生的建議,政府應當認真考慮。本欄的讀者也許會有印象,自金管局於八九年前推出諮詢文件要設立按揭證券公司,筆者便提出反對,並羅列各樣的理據,但金管局仍然一意孤行,事實證明,按揭證券公司不但與民爭利,而且營運的概念缺乏邏輯。
銀行貸款,首要考慮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抵押品只屬次要考慮。一個借款人若能有足夠的收入證明,支持其供款之責任,強行要這些借款人向按揭證券公司買保險,付出高昂的保險費,實非常不合理。反過來看,若借款人無法證明有足夠的收入支持其還款責任,則購買保險又有何意義呢?

與民爭利欠公允
現時的按揭保險運作,便是如此,即不少收入穩定而通過還款能力測試的借款人,要「被迫」向按揭保險公司付出高昂的保險費,那些質素較差的借款人,則可透過按保安排,獲得貸款。這應該是按揭證券保險公司成立的原意嗎?從這個角度看,按揭證券公司從來就不應該成立。
「與民爭利」從來就不應是政府應做的事,以不恰當的「公營機構」身份與商業機構競爭就更不公平,過去多年,按揭證券公司曾多次炫耀其業績,但只要想想,它的錢從何來?從商業角度看,回報率是偏高或偏低,所謂「理想業績」,其實都近乎空話,可以說,若按揭證券公司不以公營機構身份運作,以其現時的操作模式,一切美好的幻象均可能很快消失。
早前曾傳出,按揭證券公司正考慮經營樓按以外的業務,大有變成一間按揭的超級市場,這種想法若出自按揭證券公司或金管局的高層,則令人震驚。無論如何,按揭證券公司是否應該繼續存在,或以現時的身份及運作模式存在,政府都應該慎重檢討及對公眾有所交代。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