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在「投資學堂」一欄中,談論到投資人民幣的問題後,收到不少朋友的email詢問,現不妨再進一步談談。
該文講到,在銀行開設人民幣存款戶口,買入人民幣時是有大約1%的買賣差價,故投資者在吸納人民幣後,再兌換回港元,則會即時出現大約1%的虧損。
現以上周本港某大銀行提供的港元兌人民幣之買賣價為例,該銀行的參考賣買牌價為1.0362/1.0477,換句話說投資者向銀行購入2萬元人民幣,便須要19301.293港元(即20000÷1.0362),稍後存戶若將該2萬元人民幣(註:不計收取的利息)換回港元,以該銀行的兌換價,則僅可取得19089.434港元(即20000÷1.0477)。
由此可見,若不計算存款利息及日後可升值的因素,則投資者在這一買一賣2萬元人民幣過程中,便會出現$211.859港元(即19301.293-19089.434)的虧損。
基本上,買賣其他貨幣,例如歐元、日圓等,亦有類似的買賣差價及出現即時一買一賣的虧損,但由於其他自由兌換的貨幣之波幅相對較闊,因此當它們強勢時,升幅可蓋過買賣差價,甚至令投資者獲利。
人民幣過往的波幅頗窄,不足以蓋過買賣差價,故投資者現時才投資人民幣,惟有靠存款利息,或日後人民幣再升值等因素,來抵銷這買賣差價。換言之,就是博人民幣於短期再升值,否則粗略計算,投資者便要「坐」大約一年半才可靠利息抵銷這買賣差價,全身而退取回本金。
國企股待調整低吸
近期人民幣升值2%後,粗略計算從人民幣存款之回報(由升值前購入,並持有至升值2%後),與國企股之回報相比,則投資人民幣在扣除買賣差價再兌換回港元,其回報不足2%!
至於因人民幣升值而受惠的國企股,相信各位讀者亦有目共睹,這些國企股之升幅,基本上遠超過2%。
故此,純從人民幣升值後「可能」帶來的回報之角度推測,則以投資人民幣升值受惠的國企股較佳,其回報相信高於直接投資人民幣。
但若非純從投資回報角度計算,投資人民幣亦可達到進一步分散投資組合風險之效。
在近日國企股升勢熱火朝天之際,有貨的朋友不妨趁機逐步獲利,無貨的朋友不妨待國企業績公布後才候低吸納,無謂在現水平才入市拼搏。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