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受到倫敦大爆炸的影響,正在蘇格蘭召開的G8集團會議匆匆散會,對很多涉及全世界的經濟問題,例如人民幣滙率都沒有結論。中國雖然有列席這次會議,但仍不是G8的成員國,不過,以經濟規模計,去年GDP總值達到16500億美元的中國已位列世界七強,技術上已「打低」G8排在榜末的兩個成員,有實力躋身G8或G9的行列了。
當然,G8組織仍是歐美主導,基於政治、意識形態等原因,其他國家要打進這個「富國俱樂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現代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不但出現在人與人之間,也同樣出現在國與國之間。根據世界銀行對去年各地GDP數據的分析,04年世界頭50名經濟規模的國家和地區有23個在歐洲及北美,15個在亞洲,2個在大洋洲,只有6個在南美,4個在非洲,可見全球財富分布仍是向西方傾斜。即使中、印等大國的GDP總額排名比較前,但由於它們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人均GDP的排名就仍然落後於人。
人民幣升值不利日經濟
無論如何,在經過1/4個世紀的努力之後,中國的經濟已擠上了人均1千美元以上的台階,國家和民間都同樣積聚了大量的財富,北京的外滙儲備總額預料到今年年底將達到9130億美元,超越日本進佔全球第1位!在今年6月底,中國的外儲按年增長51.1%,已達到7110億美元。外儲急升,相信熱錢流入佔了不少的比例,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相應增強了。最近右翼小丑政客石原慎太郎呱呱大叫日本已「到了對中國說不的時候了」,同16年前他的著作《日本能夠說不》的思維一脈相承,不過「說不」的對象就由美國變成了中國。石原如此「委屈」,當然成了國際政壇的笑柄;不過這也反映中日國力此消彼長,已牽動了不少日本人的神經。
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將人民幣升值2%,全球金融市場也為之震動,同時亦「帶挈」了包括日圓在內的亞洲貨幣上升,可見北京的財金政策對世界市場的影響力日漸增強,已非吳下阿蒙。有趣的是,日本正是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始作俑者之一,東京甚至將日本國內的通縮問題歸咎於人民幣偏低,但現在日圓卻大有可能坐上人民幣繼續上升的順風車,對經濟復甦仍似有若無的日本並不是好事。在二戰日本投降60周年之際,中日政經摩擦頻頻,小泉卻協助促成人民幣改制,名為做美國的「爛頭卒」,實效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