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氣候協議耐人尋味

國際視野:氣候協議耐人尋味

有專家指,氣候的變幻無常、氣溫的暴冷暴熱,大部份是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是的,在這個講求私利的資本主義社會裏,個個唯利是圖,只要賺到錢,管他天塌下來,連合共佔全球人口超過三分一的中國和印度也變了「質」,並加速發展經濟,汝道對環境的破壞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加印度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直迫美國,難怪美國早前退出並拒絕確認《京都協議》,皆因該協議並沒有包括中印等廢氣排放量不斷增加的發展中國家,澳洲亦持同樣意見。

華府疑爭取談判籌碼
本月初在蘇格蘭舉行的G8會議,其中取得重大「勝利」的,是7個已簽署《京都協議》之工業國,成功游說美國重新考慮就加入該協議的談判。兩日前在老撾舉行的亞太安全論壇期間,美國突同意與包括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和澳洲等5個亞太國家簽署阻止氣候變暖的合作協議,箇中原因,耐人尋味。該協議只就6國合作發展更環保和清潔技術,如液化天然氣和清潔煤炭等加強能源效益方面進行研究,目的為解決氣候變化。
然而這個協議既無如《京都協議》般減少氣體排放量之約束力,亦無訂明執行機制,更無說明誰負責甚麼、誰個出技術或畀錢等條款,看來似乎有點兒戲。是布殊政府為爭取國會透過如歐盟般進行廢氣排放量交易而鋪路,抑或為紓緩國內環保團體包括部份議員之不滿聲音而作出的動作,甚或是為11月底在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作好準備?姑勿論如何,人禍已是無日無之,若連天也觸怒,實非我等後代之福!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