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解讀人民銀行的一則聲明 - 何洋

蘋論:解讀人民銀行的一則聲明 - 何洋

前幾天,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報道,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人民幣幣值的一些看法,解讀為預示着近期人民幣滙率的調整只是第一步,更多的調整還將陸續有來。
見報第二天,人民銀行發表聲明,指出「國外的個別媒體……對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格的調整製造誤解,甚至錯誤地認為人民幣升值只是初始調整。」這聲明明顯是衝着《金融時報》的文章而來。人民銀行為何對這篇文章如此關注?
外間普遍認為,高調地否認人民幣滙率的調整才剛踏出第一步的看法,目的在遏制熱錢的流入。人們擔心熱錢不斷地流入中國,將會對中國現在還在推行的宏觀調控政策構成障礙。這看法有其合理成份,但未夠深入。我認為要正確解讀這份聲明,需要從中國正在循着市場化方向改革的這個發展思路去理解。
中國眼見經濟出現過熱的迹象,自去年初起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當時的主要調控手段以行政命令等非市場化方法為主。形勢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起了重大變化,中國不但調整了金融機構存貸款的基準利率,更擴大了金融企業自主定價的能力,實現了宏觀調控政策由非市場化手段向以利率為主的市場化手段的過渡。
這套宏觀調控政策模式的轉換又與上述人民銀行的聲明存在着甚麼關係呢?要防範經濟過熱,人民銀行就要有調整利率的空間。可是如果大量熱錢因為寄望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利而進入中國,調高利率作為打擊經濟過熱的手段便無法運用了。原因是加息會鼓勵更多熱錢流入,從而妨礙了宏觀調控的有效運作。這一來要為經濟降溫就不得不重新使用行政手段來實現,使市場化改革陷入倒退。
人民銀行的聲明,相信目的就在勸退那些憧憬着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投資者,以免他們阻礙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是否奏效,那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