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兩個人在高溫下做六個人的工作,看似自討苦吃,但沙灘排球(下稱沙排)在香港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原因是年輕一代的參與者在享受陽光與海灘之餘,更能藉二人的合作默契駕馭整個場區、自由奔放地在沙地上飛撲救球或扣殺,帶來很大的成功感。
文:許樂暉
圖:張家俊
打沙排攻守既要「一腳踢」,又要顧及外在因素對球員發揮的影響。港隊「沙排美少女」江卓儀說:「沙排不像室內排球那樣分工清楚,而是要兩個人做六個人的工作,能攻擅守;再者球員的靈活性及判斷力會因不平及鬆軟的沙地和炎熱的天氣而減弱;初時我也不習慣在沙地上走動,更不慣經常失波,因在室內的六人排球是不常見、也不容許發生的。」
做足防曬 須多飲水
這項運動有其本身的難度,看似危機重重,但它的好處正是安全。「玩沙排看似捱苦,但受傷機會很低,球員落地姿勢不正確也甚少『拗柴』;因為踏的是沙地,躺在沙灘上是一種享受。」Sonia(江之洋名)的拍檔謝穎紅笑說。
除了安全外,參加者只需做一般防曬措施及必須多飲水、運動前搽防曬膏和戴太陽眼鏡便可盡情去玩。剛由室內排球轉打沙排的姚匡婷認為,沙灘排球的多變使她腦筋比從前靈活,溝通比以前進步。
「一般而言,學童十二、三歲已可接觸沙灘排球,他們可參加香港排球總會和康文署合辦的暑期沙灘排球訓練班,分初級和中級,每年七月接受報名,八月上課。」香港沙灘排球發展總監鄭景亮說。
欠缺設施 窒礙發展
沙灘排球在本地愈來愈受歡迎,每年香港排球總會和康文署合辦的暑期沙灘排球訓練班幾乎場場爆滿,本地每年都有不少於三項的沙灘排球公開賽。雖然謝穎紅和江卓儀去年奪得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冠軍,但本地欠缺基本設施和配套,限制了它的發展。鄭景亮說:「康文署常以泳客安全為由,不願增加球場數目以及擴大沙排球場的範圍。此外,香港缺乏永久的沙灘排球場,每次訓練均要長途跋涉;而訓練的裝備都由球員去se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