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敬,還是相畏? - 李牧童

是相敬,還是相畏? - 李牧童

A:「想吃甚麼?」B:「你說吧。」A:「想吃這個還是那個?」B:「你決定吧。」A:「說喔,這個還是那個?」B:「我真的沒所謂。」類似的對白每天在餐廳交響,假設說話的是一對情侶,欠奉語調和畫面描述,單看談話內容,你直覺兩人的關係如何?
你直覺如何,大概你和情人的關係也如何。
B不作出選擇,可能性最少有四個:
1)客套;
2)不講究或沒胃口,B是真的沒所謂;
3)B其實有偏好,但是更想取悅A;
4)B其實有偏好,但是為免所選的與A心目中的不符,害怕產生摩擦,所以不表態。

已婚的、或是拍拖已久的情侶,對從狀況3過渡到狀況4,相信定有一番體會。
每段愛情都有一段蜜月期,在這期間我們滿腦子只想着對方,看見對方快樂,自己便快樂。在這段期間,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施比受更為有福,因為我們都謙遜,都懂得感恩。
無奈,蜜月期總有結束的一天,以往令你受寵若驚的,現在變成理所當然。我們開始挑剔對方,像會計師般小心眼地盯着收支平衡表,斤斤計較在兩人的累積關係中,是我付出比你多,還是你收穫比我多。互相抹黑、辯白、抹黑、辯白……周而復始,然後醒覺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然後明白相敬如賓的重要性,然後努力避免將自己的看法強加諸對方,然後做決定時變得戰戰兢兢,然後連吃一頓飯,點一道菜,也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