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有《法國人眼裏的中國》畫展,四十幅十八、九世紀繪畫珍品—說是珍品,指畫作而非畫意。神秘的清朝,浪漫的中國,都很「隔」,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和長辮子側影。我們尚且在「了解中」,法國人又知得多少?
而香港歷史博物館則有「TheArtofGeorgeChinnery」,《東方印象》,紀念佐治.錢納利來華180周年,是他傳奇一生與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畫作比較純樸和貼近民生,百多幅,重溫十九世紀印度及珠三角多姿多采的風貌。轎夫、紳士、漁民、農夫、搬運工人、外國使節。貧與富,貴與賤。還是長辮子側影。
其實我覺得清裝好看。尤其是武林高手大隱隱於市,一襲飄逸清簡的長衫,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先把長衫下襬一撩,那份功力和英氣,很多演員演不來。
清朝出了不少奇人、才子、異士、藝術家、政治家、大富豪—富可敵國者至今仍有遺迹。真是個繁華奢靡的年代。
一看這位畫家,名字中譯「錢納利」,多市儈,與藝術沾不上邊,反而似富商巨賈呢。